唐阴山的苏子芳 作品

第4章 清现实,树理想(第2页)

各地方政权几乎被世家大族掌控,真是“我家自有谷满仓,哪管穷人饿死不饿死?”

直到184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很多郡县被攻破。因为对于饿的要死的人民来说,抢就抢吧,能吃一顿饭,就能多活一天!

也弄明白了自己这个小村庄——张屯,其实没有一户人家姓张,位于冀州常山国井径县,在“中国脊梁”——太行山东麓,说是一个村庄,全村也只有八户,三十多口人。本来是从荆州襄阳中卢县人,原本也是当地一个小地主,因得罪当地豪强大族,被迫逃亡到冀州。

而裴元绍的老爹裴阿牛,在逃难中快饿死了,被廖正所救,感恩于廖正一饭之恩,一直跟随廖正一家,村里其他几家也都是后来逃难过来的,加上廖正本身正直,爱助人,村里自然以廖正为村长。

村庄位于大山旁边,基本上与世隔绝,村民除了到县城卖山货,采购必备的食盐,很少出山。

还清楚,现在如果不做点儿什么,按原来的历史,自己一家必定被后来的黄巾起义裹挟,老爹,老妈也会在这个时候战死,饿死,自己成为一个黄巾小将,想追随落魄的关羽,人家都不要。后来,虽然也追随了刘备,成了关羽的部将,也活了七八十岁。可是这样的人生却不是自己想要的,毕竟你都知道以后会怎么活,怎么过,确实也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