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问道第五篇(第2页)

站在这里的自己身边的这位“大爷”还歪头看看我,“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呀?”“早就毕业了,参加工作都已经好几年了!”我顺着他的话茬儿打出溜滑儿,一边说着话一边还要想方设法端详着他那放在脚边的编织袋上面的“北大”字样!“没啥可看的了!”说着话就拎起那编织袋背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这个时候的自己这才后知后觉有了那编织袋上面“北大”的真实含义“东北大米还是五常大米好”这还是一只给改造过的编织袋。那上面的字歪歪扭扭手写的也是比较随意……看着不远处他的背影怎么总是觉得有些被这个低调的人给捉弄了似的?

在这里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同样也是不一定为实。至于什么样的结果还是得看时间,等着到了时候这时间就能告诉自己一切。还要回眸看看过往那边自己的努力适应和追求做的怎么样?这是任何的遮掩虚荣或者是掩耳盗铃所无法沟通的。

看着那人的背影,就这么走了?“我还会再回来的!”也许是吧!他自己一个人也许是还真的会回来,据说他的孩子正在这里上学哩!“你的儿媳妇儿才会在这里上学哩!”“咦?他么时候回来的!”“还亏着咱自己在这里没有说啥!”

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爷”就这么邂逅在这里的京城里的西北角。他是东北的,我是山东的。还不知道他的老家是不是也是山东或者是在这里的关里啥地方的,在这里的我自己一个人并没有去在意他的儿媳妇儿究竟是不是有没有在这里的京城上学。有他的儿子自己在那里自然也就用不着咱自己的操心,更不是看上了他自己那里的五常大米究竟是怎么样的?

我有我的想法,他自己一个人也是有他自己的。在这里的彼此之间的邂逅两个人的脑袋想象着的自然也就不会是一回事儿!那要是能有机会是一回事儿了也就有些打不完的捕风捉影式的官司,尽管在这里仍还是自己一个人,但也不至于去往东北吃他家里的什么五常大米。尽管五常大米也是好东西,但是自己能有机会最好还是自己过去承包一块地亲自去种植。也只有吃自己地里产的粮食最为香甜。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看重的还是着名高等学府的魅力和给予知识的崇拜。这才是最重要的追求。

京城印象日记这还是在这里其中的一部分,就在这里的附近国家图书馆里据说还在那里收藏着入编自己创作简历的那本《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3)。尽管现在有的时候在网络里也会有一部分专家发表一些让人有争议的言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给予国家栋梁专家人才的培养。

专家人才的承载和正在那里托举着的力量不容小觑,还有多少人的梦想正在路上,又有多少人总算是如愿以偿正在那里投入反哺感恩……

看着自己这眼前的一栋栋宏伟高大的建筑物,就在这里的楼层里究竟还有多少人正在那里为着某项任务的完成而在那里紧锣密鼓有序运作就像是一台又一台的机器正在那里运转着……

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的家乡那边又何尝不是这样?自己的身边还没有哪一个人能有机会真正的懂得自己一个人到底是需要的是什么?如果能有机会真正的懂得,那么就在这里的自己身边的人也就不会这么胡乱猜疑了!

“每一朵鲜花不一定总是在春天盛开”同样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的相遇又何尝不是有早有晚?“当我头一次能有机会把她领出来,这也是她自己的第一次能有机会到在这里的北京城。就是在这里的以前曾经去过一些地方,不过就像是在这里的北京这么大的地方还是第一次。”“北京城我自己一个人也是来来回回走过来几次,不过能有机会把她给领到北京这里来还真得是头一次与此同时也是她自己的第一次进京……”“去过山东的青岛吗?”“去过几次,不过还是去往那里的海慈医院。”“海慈医院自己一个人也是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印象,不过我自己一个人去过的还是那里的市北区昌乐路文化市场。就跟在这里的潘家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