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章 要调一人离开(第2页)

只是,是调离路北方?

还是调离乔青?

领导定下的调子,一是尊重个人意见,二是由浙阳省委主要领导来定。

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实则蕴含着诸多复杂的因素。

中央将这一决策权下放给浙阳省委,无疑是对浙阳省委领导班子的一种信任,也是放权之意,好让省委领导有用人决策权。

二来,这一决策也是对浙阳省委领导班子智慧与担当的重大考验。

因此,在这天晚上与路北方谈话后,魏群、李达熠团队还约谈了一个人,那就是乔青。

谈话地点,依然选在这个酒店。

李达熠、魏群团队,首先对乔青在浙阳省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了他落实的几个项目,为省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接着,话锋一转,提到此次人事调整的事情,诚恳地询问乔青对于未来工作安排的想法?

想不到,乔青的回答,竟与路北方如出一辙,那就是听组织的安排,留在浙阳,与去睛海,都无所谓。

而且,他眼神坚定而诚恳,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抱怨。

乔青的这一回答,让李达熠团队成员们既感到欣慰,又增添了几分忧虑。

欣慰的是,路北方和乔青两人,都展现出高度的党性修养,和组织纪律性;忧虑的是,这并没有为他们做出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没办法,中组部工作组在当晚小开了个会后,打算于第二天,再和最重要的角色,拟任省委书记的乌尔青云好好谈谈。

乌尔青云目前担任浙阳省省长一职,且已被列为拟出任省委书记的重要人选。在关于是留任乔青还是路北方这一关键决策上,乌尔青云所持的意见自然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毕竟,工作组也十分清楚,乌尔青云与乔、路二人朝夕共事,对于谁工作经验更为丰富、看问题更加全面深刻、与班子配合更为默契,有着更直观且深入的了解。

……

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葱郁的香樟树叶,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投在浙阳省委大院停车场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