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 作品

第443章 何先生是京城那边的人?(第3页)

  杜维芳则暂时留在了门外,并未跟随进入。

  当何雨柱步入包厢之际,只见廖宝山与霍英东二人已然在座,正相谈甚欢。

  突然看到多出一名陌生的年轻后生,两人不禁面露诧异之色。李家诚见状,赶忙笑着开口说道:

  “让我来为二位引见一番,这位是何玉柱先生。”

  见面后,双方礼貌地打过招呼便纷纷落了座。待得服务员将精致的糕点与热气腾腾的茶水一一送上来摆放好后,廖宝山率先开口问道:“不知何先生从事何种生意啊?”

  只见对面的何雨柱微笑着回答道:

  “我主要经营的是机械相关的生意。前不久刚刚从李先生那儿租用了一间厂房,正打算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机械厂呢。”

  这时,一旁一直静静聆听的霍英冬突然插话进来,带着几分意外说道:

  “听何先生您这口音,应该是北方人吧?听起来好像是京城那一带的哟!”

  原来,何雨柱自从来到香江以后,虽然已经开始努力学习粤语,但由于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阶段,所以平日里说话时依旧保留着浓厚的京城腔调。

  而霍英冬因为时常与来自北方的人士往来交流,故而对这种独特的口音十分敏感,一下子便能准确辨别出来自京城方向。

  听到霍英冬的询问,何雨柱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见此情形,原本态度还算客气的霍英冬顿时变得热情起来,豪爽地拍着胸脯说道:

  “既然如此,日后何先生若有任何需要帮忙之处,尽管来找我便是!”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三人围绕着各自的经历、行业动态以及市场前景展开了热烈的交谈。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廖宝山才终于瞅准时机,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到了何雨柱的资金问题上。

  他先是装作不经意间随口一问:“不知道何先生您的资金一般都存放在哪一家银行呀?”

  面对这个略显突兀的问题,霍英冬却是微微一笑,心领神会地为何雨柱打起了圆场,并顺势帮廖宝山说了几句好话。

  毕竟他本人不仅是商界赫赫有名的大佬,同时还是廖创兴银行的董事之一,于情于理自然要为本行争取一下业务啦。

  在繁华热闹、充满活力与机遇的香江,其金融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里不仅林立着众多实力雄厚的洋人银行,而且还有着备受瞩目的华人银行。

  在这些华人银行当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恒生银行,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香江金融界的天空。

  相比之下,廖宝山所创立的廖创兴银行则稍显逊色,只能屈居于第二梯队之列。

  然而,即便如此,此时的廖创兴银行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该银行的整体存款已经超过了一亿元人民币,而其中大约有八成左右的资金已被放贷出去,用于支持各种商业活动和项目的开展。

  一直以来,何雨柱都希望能够与这些金融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像廖创兴银行这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银行,更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毕竟,他平日里收到的款项大多以现金形式为主,如果只是将这些现金简单地放置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显然既不安全又无法获得任何利息收益。

  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何雨柱最终还是决定点头应允,可以考虑在廖创兴银行开设一个专门的户头,并将手中的一部分现金存入其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能享受到相应的利息回报。

  日后倘若需要申请贷款,凭借着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许还能够争取到较为优惠的利息条件。

  在顺利解决了储蓄方面的事宜后,众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当下热门的地产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经济形势逐渐回暖,各行各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背景下,就连声名显赫的霍英冬也如同李家诚一般,顺势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地产公司,并开始积极投身于地产行业这片广阔无垠的蓝海之中。

  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行情,何雨柱却表现得相对低调,对于近期计划兴建工业大厦一事并未过多提及。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