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开办武校(第2页)

  听闻此言,杜广和顿时瞪大了眼睛,有些委屈地嘟囔道:

  “您不知道这事吗?我一直以为您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对此一清二楚啦!所以才放心大胆地带您来这儿开办公司的呀!”

  这下可好,原来是一场天大的误会。其实何雨柱找他过来并非真要追究过往的责任或者算什么旧账,只不过是想借机发发牢骚罢了。

  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后,何雨柱话锋一转,若有所思地询问起杜广和来:

  “依你之见,如果我们从公司员工的子女亲友当中挑选出一批合适的孩子,专门开设一所武校,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显然,经过李家诚的一番耐心讲解,何雨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武者对于公司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格局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己虽说身怀绝技、武艺超群,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若想将事业做大做强,手底下必然得有一批忠心耿耿且听从指挥的得力打手才行。

  日后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必将遍布各地,每个角落都少不了强有力的保卫力量来保驾护航。

  所以眼下就得未雨绸缪开始着手培养,而开办一所武校无疑是最为简便直接的途径了。

  如此一来,自己不仅能够顺理成章地当上一校之长,还能亲自教导弟子。

  往后从这所武校走出去的学生们,皆可算作是自己的亲传门徒,必定会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和助力。

  这时,何雨柱开口问道:

  “我原以为你对这类事务兴致欠缺,便未曾提及,既然你有意为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不知依你之见,将这武校设立于何处较为妥当呢?”

  杜广和稍作思索后回答道:

  “湾仔这边恐怕不太适宜,我个人觉得北角那块区域倒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那里聚集着众多的工业大厦,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与运作。”

  原来,何雨柱此前规划建设20栋工业大厦,其中足足有10栋打算布局在北角一带,而湾仔这里仅仅只安排了两栋而已,其余的则分布在北角以东,一路延伸至柴湾地区。

  听闻此言,何雨柱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接着吩咐道:

  “既如此,那你尽快去放出消息,宣称我们即将创办一所武校,面向广大职工子弟进行招生。

  年龄方面嘛,限定在8岁至15岁之间即可。教学模式采取半天制,上午让孩子们正常上课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则集中精力传授他们武术技艺。”

  虽说他之前从未亲自操办过此类事务,但对于那些武校的运作模式还是有所了解的。

  这些武校通常采用半天学习文化知识、半天习武的教学安排,并且以半军事化的方式进行严格管理。

  学员们在这里历经一到三年的系统性训练与思想灌输后,便会被输送至所属的工厂里。其中,武艺精湛者能够出任保安一职,而其余人员则统统成为产业工人。

  一旦遇到纷争冲突,他们只需抄起手中的武器,便能瞬间化身为一名名合格的战斗勇士。

  “行嘞!那我明天就着手去找合适的场地。”

  “嗯,最好能找到原本就是学校的那种地方,如此一来,稍加改造就能立马投入使用啦。”

  就在两人商议后的次日,公司即将开办武校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整个工厂。

  众所周知,在香江这片土地上,习武之风颇为盛行,各种武馆和武校可谓比比皆是。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文富武”,毕竟普通人家往往既没有充裕的时间,又缺乏足够的精力来专门研习武术。

  何雨柱手头宽裕,并不差那点钱,但他深知每一分财富皆来之不易,绝非凭空而降。

  因此,当面对那些渴望上武校却资金不足的孩子们时,他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提供无息贷款。

  这种无息贷款模式允许孩子们借款入学,无需支付任何利息。然而,并非毫无条件,借款人需要与何雨柱签订一份合同。

  根据合同规定,毕业后必须进入何雨柱的公司工作,并通过每月工资的扣除来偿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