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濠城拿地

开业伊始,希尔顿酒店便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无与伦比的魅力,瞬间成为了当时香江当之无愧的新地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名流雅士纷至沓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此外,还有两座正在紧锣密鼓兴建中的大厦同样备受全城关注。

一座是恒生大厦,作为香港当时建筑领域的重要地标,其筹备建设过程便吸引了众多业内目光。

这座大厦楼高22层,在设计初期,建筑团队就致力于将现代建筑理念与实用功能精妙融合。

尽管在层数上稍逊希尔顿酒店一筹,但它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精湛的施工工艺,使其脱颖而出。

其高度达到了惊人的73.45米,经过精密测算与施工把控,竟然比希尔顿酒店还要高出一截。

从外观上看,恒生大厦线条简洁流畅,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不凡。

而另一座则是位于北角英皇道29号至304号的五洲大厦,从打地基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无数业内人士的目光。

建设团队在选址时就极为考究,北角地区的快速发展趋势和优越地理位置被精准捕捉。

打地基阶段,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确保了大厦根基的稳固。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也极为严格,每一块砖石、每一根钢梁都经过层层筛选。

这两座大厦都计划在1962年竣工,届时,恒生大厦与五洲大厦将凭借各自的特色,再次刷新香江的城市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的设计规划,五洲大厦的预计高度将更为突出,其建筑设计方案中,对高度的突破有着明确的目标与创新的设计理念,有望一举成为新的香江之巅,引领这座城市建筑高度的新潮流。

对何雨柱而言,若想在竞争激烈的香江建筑领域崭露头角,顺利参与这两座备受瞩目的大厦兴建工程,就必须具备建造20层以上高楼的实力。

现实的难题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他面前。

经过专业评估,每一栋大厦的兴建费用都将超过500万港币,如此一来,两座大厦的总投资额保守估计将在1600万至2000万港币之间。

尽管何雨柱近期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手头的资金状况有所改善,相较于之前宽裕了一些,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需求,他的资金依旧捉襟见肘。

仔细盘算后,他发现自己在短期内甚至连300万港币都难以凑齐。

站在商业的十字路口,何雨柱眉头紧锁,望着窗外繁华的街景,心中五味杂陈。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他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满心无奈,暗自感叹自己还是太缺钱了。

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兴建高楼、在商业领域大展宏图的梦想,他还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否则这宏伟蓝图只能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另一边,何红深为了从廖创兴银行获取贷款,多日来四处奔波,拜访银行高层,准备详尽的贷款资料,应对各种复杂的手续流程。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获得350万的贷款额度。

当银行正式通知下达的那一刻,何红深只觉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咚”地落了地,一直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整个人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喜悦。

在与何雨柱顺利谈妥土地事宜后,他难掩内心的愉悦,礼貌地向何雨柱告辞离去。

此时,宽敞的办公室里,现场只剩下霍英冬和何雨柱两人。

霍英冬缓缓站起身来,身姿笔挺,神色庄重严肃,仿佛下一秒就要进行一场极为重要的仪式。

他郑重地向何雨柱表达起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眼神中满是真诚与敬意,语气坚定且诚恳地说道:“何老弟,当日若不是你出手相助,我恐怕早已深陷险境,在那危机四伏的局面中无力挣脱,只能任由命运的洪流将我吞噬,这份恩情,我霍英冬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