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第2页)

经调查发现,212吉普车在香江市场上存在诸多明显短板,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首先,其油耗偏高,在油价本就居高不下的香江,这无疑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着重考量的巨大劣势,意味着车主日后需要承担更为高昂的用车成本。

其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噪音问题相当突出,发动机的轰鸣声以及车身部件的震动声响,极大地影响了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让本应愉悦的出行变得嘈杂不堪。

再者,从外观设计来看,212吉普车方方正正的造型,与东南亚地区消费者所热衷的时尚、流畅线条的审美观念背道而驰。在这个追求个性与美观的时代,这样略显呆板的外形实在难以吸引当地消费者的目光。

此外,车辆内饰设计也极为朴素,座椅采用的是极为普通的材质,长时间乘坐容易产生不适感;车内装饰更是简单到极致,几乎没有任何能彰显品味与奢华的元素。

对于生活在繁华都市、对品质生活有着较高追求的普通香江人而言,这样一款在外观、性能、内饰等多方面都不尽人意的车辆,实在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别说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了。

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权衡与深思熟虑后,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他最终不得不忍痛割爱,做出了放弃生产212的艰难决定。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何雨柱并未因此气馁。他深知,在这充满挑战的时代浪潮中,一味沉沦毫无意义,唯有主动求变,方能寻得生机。

凭借多年在行业摸爬滚打积攒下的敏锐商业嗅觉,何雨柱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车床领域。彼时的车床行业,虽竞争激烈,但却暗藏机遇,尤其是在基础配件制造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却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何雨柱毫不犹豫,一头扎进车床技术的研究中。他四处打听行业专家的消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全国各地,只为能与这些资深前辈们交流学习。

每拜访一位专家,他都如同海绵吸水般,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详细询问技术要点、工艺细节,认真聆听对方分享的经验与见解。回到家中,他又一头扎进书海,日夜钻研技术资料,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复杂繁琐的图纸,在他眼中都成了通往成功的密码。

无数个日夜,他的房间里总是灯火通明,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对车床技术的认知。

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何雨柱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他成功地制造出各种五金配件以及汽车配件。这些配件,从选材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为了确保质量,他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购,只选用最优质的钢材;在加工过程中,他反复调试车床参数,对每一个尺寸、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通用性较强的零件,凭借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一经投入市场,便如鱼得水。它们不仅满足了众多企业日常生产维修的需求,还因其出色的性价比,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销量十分可观,为何雨柱的事业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尽管何雨柱求购高级汽车技术的计划受挫,铩羽而归,但他内心对技术提升的渴望却如熊熊烈火,丝毫未减。

他凭借着自身远超常人的聪明才智,决定从内部挖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精细且务实的改良工作。他深入研究零件的材质特性,经过反复试验与对比,精心挑选出更适配的材料,来提升零件的性能与耐用性;在生产工艺方面,他扎根车间,仔细观察每一道工序,与一线工人深入交流,不断优化流程,成功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次品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