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撸起袖子脱大坯(第3页)
叶檀反复拎水三次;二舅哥撒上了碎花秸,尔后用大镐来回砸碎大块泥巴;大舅哥来回踩着池子边。
碎花秸——就是用闸刀,把麦穗和附近的秸秆一刀切下来,囫囵切肯定麦穗后头会带着一巴掌的秸秆。
用钮轴“咕噜咕噜”,囫囵着来回碾压。
碾压好了,再通过自然风的形式吹走碎花秸,剩下麦粒,这个过程叫扬场。
紧贴着麦粒的壳,叫麦余子,抹屋里的墙壁时,泥里才掺乎麦余子,貌似比碎花秸金贵些,毕竟出产的少。
这脱坯的泥里,就要掺乎碎花秸,并非麦余子。
泥池子里面徐徐加水,大舅哥用铁锨反复和泥。
叶檀也拿了铁锨,帮着大舅哥。
大舅哥还穿上大胶鞋,反复踩踏池子的边沿,生怕阴池子水多,跑冒水。
杨爱国又嫌弃碎花秸放少了,便招呼杨爱党再放一次后,继续和泥。
最后,这些黏土,都被和得油光锃亮,酱粥一样,杨爱国便喊了声。
“行了,开始脱大坯。”
杨爱国,杨爱党,把模子都撂在地上,在右前方都撂着一盆水,这盆水,就叫小汤,无论脱大坯还是摔坯子,都离不开小汤。
“妹夫,辛苦你,你就来回给我们锄泥,我们哥俩脱。”
“好嘞!”
叶檀知道二位哥是照顾他,知道他是城里人,根本不会脱坯,所以才让他锄泥。
叶檀用平口铁锨,运了满满一下子,到了杨爱国这里往模子里一送。
杨爱国赶紧用手沾了一把小汤,左右两下扒开,反复沾小汤,来回像揣面一样,将这一大坨揉软乎摊平。
沾小汤,往模子前面的左右两个角挤压,再往里侧的两个角挤压去泥巴、填满,接下来又沾小汤,来回把坯面划拉平。
接下来沿着模子与泥坯的边际,立起四指,贴紧模子边四外一划,左手抠起模子,“啪”的一下拎起来。
一块土坯,呵呵,成了。
不用起身,只是蹲着随后撤一步,以第一块土坯为基准,往后头排队,以此类推。但是重要的,还要拉走小汤盆子。
小汤盆子必须随着模子走。
蹲着干活,蹲着挪动,脱大坯这可不是什么轻松活。
但是,人家妹夫一个城里人,都敢有勇气屈尊脱大坯,张罗着盘炕,所以他们哥俩,又怎么能消极懈怠?
大泥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