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还债 作品
第1213章 封藩(第2页)
课业与寻常地方士子几乎没有多大差别。
远远不如秦雄英这般辛苦。
甚至秦风觉得,秦雄英在文化素养上,完全够用了。
可能都有些溢出了。
在秦风眼中,才华太高也不好,容易曲高和寡,不接地气。
秦雄英若是真的学到二十岁,眼界太高了,反而容易不接地气,忽视一些东西。
甚至……
见识习惯,完全跟士人们相近了。
那么未来必然会对底层有所疏忽。
如今庆皇让其早早接触政务。
秦风觉得反而是好事儿。
关于奏疏上尽量用白话的事儿,秦风觉得也应该。
秦雄英听庆皇话后,却是有所不解。
“六叔跟孙儿说的,也跟皇爷爷这般,做事儿别文绉绉的,尽量直白些。”
“可孙儿瞧着六叔的奏疏,也用过很多典故。”
秦雄英有此问,庆皇则道。
“你六叔用的典故,都是人人皆知的四字成语,就跟千字文一般的简单,没有雄英你写出的这些东西那般的深。”
秦风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的确。
秦雄英接受的是大庆的精英教育。
请的教授那都是全大庆最为顶级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面临新的问题。
有些知识,秦雄英觉得很正常,大家都该明白的事儿。
实际上……
是那个老师,教导的太过于超前了。
又或者说,不是什么经学大家,都未必懂得秦雄英说的典故。
故此。
庆皇觉得秦雄英的批奏,固然卖弄了才学,但属实不美,不够接地气,太复杂了反而不利于下面的人执行。
好在。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秦雄英态度相当端正。
“孙儿晓得皇爷爷的意思,今后定然注意。”
庆皇见此点了点头。
“至少上面写的意见还是蛮不错的。”
说完,庆皇又瞧见那纸张上的几个字。
“写准、可、知,也的确算是个法子。”
“以后若自己为政了,拿不定主意了,就像你六叔这般,写个知字。”
“然后再单独询问一些臣子,比如这谨身殿内的诸多大学士,要单独召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看法,然后再自己总结下,选取个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