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元十 作品

第1735章 各有心思!撕裂的李氏!(第2页)

尤其是,在皇太极已经不再是皇太极的情况下,他曾经的坚持或许也该结束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的某个负担终于彻底放下。

而在帐篷里的刘玄,听到外面范先生长出一口气的动静,嘴角微微翘起。

对于这个范先生,他自然很期待。

“等你真正投靠我主的那一天……”

只有那时,对方才有资格参与他的真正计划!

而与此同时。

汉城这边。

李珲也得到了清军的动向,不过,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对方抵达平壤后,竟然没有选择进军,而是驻扎在了平壤一线,似乎在等着倭人的到来!

这明显是放弃了汉城!

这个结论,令他浑身发冷!

“大清会这么做,肯定是我父李昖和他身旁那群儒教中人的建议!”

“背叛!这是背叛!”

“他这是要让我们死啊!”

李珲感觉自己的太阳穴都在剧烈跳动,强烈的愤怒令他浑身都不由自主的抖动起来,身上那尊外道重楼法身似乎都在震动。

佛亦有怒,怒则倾国!

“王世子稍安勿躁。”

性智见状,连忙劝解说道,“他们终究是忽略了那位天朝圣僧,他们这么做,不仅会让汉城百姓离心,还会恶了这位来自天朝上邦的圣僧!”

“而且,有圣僧在,一定能够庇佑汉城!”

“到时候,我等有过共患难的经历,为王世子向大明求取敕封的机会,无疑会大上许多!”

眼看李珲的怒意稍去,性智继续道:“当然,为今之计,还是要稳住汉城的局势,稳固人心,安抚圣僧!”

“贫僧觉得,或可为圣僧举行一场大祭……”

“大祭?”

李珲沉吟,然后缓缓点头,“不错,如今汉城安危之关键,就在圣僧身上!为圣僧举行大祭,乃是良策!一定要让圣僧看到我等之诚意!”

所谓的诚意,自然是他李氏积累的底蕴和财富。

哪怕被李昖带走许多,可终究是有不少遗留,这时候献给圣僧,总好过城破了,被那群倭人掠走!“若无异议,那便按照本汗的计划进行吧!”

皇太极环顾周遭,最后目光却是落在了刘玄的身上。

他知道此人乃是他那位皇父摄政王的心腹重臣,对方的意见才是他需要郑重对待的。

然而,出乎他预料的是,刘玄却并没有表示反对。

所以,兴建军镇,稳固城池,彻底巩固平壤一线,将其作为大清外部的一条关键防线,这一安排很快的便安排实施了下去。

金帐议事结束,李昖才得到了消息。

当听到大清打算巩固平壤一线,以备汉城溃败后的不利局面时,他眼神一闪,却并未表现出什么,只是表示支持大清的决定。

甚至,主动求见了皇太极,表达了他的谢意。

“你看,他还得谢谢咱呢!”

“那说明此人的确识趣,没有打算催促我等前去。”

“催促我等?他们有这个实力吗?”

“……”

见到李昖率众离去后,大清的一些臣子彼此交换眼神,露出了笑容。

而与此同时。

劝谏失败的范先生却是直接到帐篷里找到了刘玄,一见面,他便直接说道:“先生刚刚为何不反对大汗此议?”

在他看来,扫灭东瀛,乃是摄政王的吩咐,对方理应否决皇太极的安排才对。

可是,对方的反应,无疑让他有些困惑。

“我为什么要反对?”

刘玄一摊手,反问道。

虽然他也担心自家公子的安危,但是,出于对杨凡的了解,就算是汉城倒了,恐怕对方也不会损伤分毫。

更何况,汉城也是危险,自家公子说不得才能得到更多好处!

所以,相比于担心自家公子,刘玄更在乎整个朝鲜和东瀛的局势,而如何利用这次的战争,为杨凡攫取到最大的利益,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皇太极,管他去死!

成了,那是摄政王指挥有方。

败了,就是皇太极丧权辱国!

所以,刘玄对此的态度自然是相当的淡定从容。

而范先生闻言,不由得一窒,皱眉道:“暂时稳固平壤,看似有利,却会让大清铁骑失去机动性!而且,还会失去了与那大明佛陀合作,可以一举击溃倭人的可能!如何不能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