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钓鱼 作品

第1137章 遗脉(第2页)

我懒得理会李成二,而是看了看人群中的小丫头。

她看起来十四五岁,个子已经很高,一米六五左右,牛仔裤,白色的羽绒服,还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戴着一个鸭舌帽,一个活脱脱的美人痞子。

她能和张合一师祖有瓜葛?

我天目开启,便把她周身的气息看了一遍,她有些修行,不过也就真人而已,在我这个大天师的面前,是隐藏不住命理气息的。

她的实际年龄和她的外表年龄差不多,可以排除她是一个老怪物级别的前辈。

她看到我之后,便把鸭舌帽的帽檐转到脑袋后面,然后盯着我问了一句:“你就是宗禹啊,你好,我叫张妙,弓长张,妙笔生花的妙。”

说着她还伸出手,要和我握手。

我也是简单握了一下她的指尖。

张妙就继续说:“你应该还不知道我的来历吧?”

我摇头说:“不知。”

张妙就说:“张合一,是我先祖。”

我则是说:“你是张合一师祖的后人?”

张妙“嗯”了一声说:“是啊,论辈分的话,我比你小一辈。”

我心中不由好奇,这张合一师祖的后人,这个时候冒出来,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发生了吗?

我看着方思,向他询问缘由。

方思先是对着人群说了一句:“都散了吧。”

众人慢慢散去,我则是领着张妙和同伴们,以及方思一起去了我的住处。

来到这边之后,张妙直接问我:“我晚上住什么地方?”

我指了指一边的一个厢房说:“你先在这边住下,明天我让人在村子里给你安排一个院落。”

既然是张合一师祖的后人,那留她在荣吉本部村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时候,袁氶刚也是赶来的,听说了张妙的来历,他也是十分的惊疑。

而我这个时候,从张妙的命理中又看出一些不同寻常来。

她的命理之中,竟然和徐坤带着一些牵连之气,按照命理所示,徐坤好像是张妙的外公!

而张妙的命理极为凄惨,她的父母早亡……

这小丫头孤零零地生活,至少有七八年了!

看到这里,我对这丫头就更加的好奇了。

张妙去看了看我给她安排的屋子,出来之后,她一脸满意说:“嗯,还不错,对了,去东海客家小岛,带上我,这也是我这次来找你的目的。”

我问:“你去找徐坤做什么?”

张妙就道:“报仇!难不成还认亲啊!”

(本章完)听到方思的话,我的好奇心更重了。

我也没有多加追问。

回到住处,东方韵娣和狐小莲还在处理那些不是很重要的文件,我也没有打扰她们,就回了自己的房间,然后从书柜上找了一本书来看。

这不是什么名家所做,而是爷爷闲暇时间写的一本生活杂记,整本书都是竖版的,经过简单的线装,封皮也是爷爷的自画像。

翻看这本生活的杂记,这里面记述都是爷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丝毫的江湖事情搀杂在其中。

这本书,我以前看过,一些手稿还是爷爷在别墅的时候完成的,我也读过。

如今再去翻看,心里感觉还是特别的亲切。

翻着翻着,我就翻到爷爷单独去浙地时候的一些记述。

记述内容如下:

行至司马承祯出仕途中反悔之地,与我所见之人相约时辰,仍有两刻钟,站于桥上,听那潺潺溪流,心意尤为杂乱。

子微行至此地,心归自然,悔恨答应皇帝出仕之邀约,坐桥半日而未进一步。

如今我站在这里,已然心生悔意,那人我当见,又不当见?

这桥或专门为心中有悔之人所建,来到这里,悔意更浓,思虑再三,我决定与那人相忘于江湖,此生,抑或,不再见。

看完这一段,我也是愣了一会儿,这也是较早期的一片手稿,从字迹的落墨痕迹来看,应该是爷爷二十郎当岁的时候写的。

那个时候爷爷正值青春,爷爷所见之人,是爷爷的爱人吗?

是我奶奶吗?

说起我奶奶,我从小就没有见过,甚至连照片都没见到过一张,不仅仅是我爷爷这里没有照片,我父亲那边也没有。

大概是我父亲也没有见过吧。

同时我也在回味杂记中的内容,这里说的司马承祯是道家上清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师,修为极高,相传他在上台山中清修,因为名声在外,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就数次征召他入仕途,为皇帝尽忠,司马承祯行至这里,便因为放不下自然修行,后悔了,因此那座桥也被后世称为司马悔桥。

而爷爷杂记中提到的子微,也是司马承祯,子微是他的字号。

爷爷杂记中接连提到这个人的名字,莫非有所指?

想到这里,我有点想走一遭那司马悔桥了。

这次去东海的客家小岛,我会路过浙地,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看一看吧。

翻看着爷爷的杂记,我时而微笑,时而深思。

时间一晃就到了傍晚的时候,我的手机也是响了起来,我一看是蒋苏亚打来的。

接了电话,我就听到蒋苏亚说:“宗禹,你回来了吧。”

我点了点头说:“嗯,回来了,你呢,在帝都,还是在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