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紫电 作品

第八十七章 远方来客(十)(第2页)

“波罗先生,”一个男中音突兀地插了进来。

尼科洛·波罗循声望去,目光落在坐在他正对面的五官清朗、气质忧郁、黑眼圈浓重的青年军官身上。

他记得,对方好像是个“石匠”。

“阁下?”尼科洛·波罗微笑向对方颔首,“怎么了?”

“抱歉,我只是有个问题想不通——您刚才说,商队进入戈壁、沙漠以后,经常一连数日遇不到水源?”

“是的,”尼科洛·波罗点了下头,坦率道,“不过不是‘遇’——瞎猫碰死耗子,走不出沙海。出拔子的路线,是一代代旱拔子踩出来的。哪里有水源,我们出发前就知道。只不过两处水源间,少则三五天路,多则六七天路。而且沙海里气候多变,再大的绿洲也可能干涸。行话里,不管大小水源都叫‘站’,一‘站’没水叫倒霉,两‘站’没水,就得考虑掉头,若是连续三‘站’没水……”

尼科洛·波罗的目光黯淡下来,不过只是一瞬间,眨眼的功夫,这个魁梧壮汉又恢复到神采奕奕的状态,笑道,“那就不用犹豫啦,只管往前走就好。不过出发之前,要挑一个人,把剩下的水都给他,叫他原路折返。但这招不是每次都灵,所以出拔子前都得把遗嘱写好,省得活人争产。”

尼科洛·波罗满不在乎地讲着残酷的故事,令在场的听众都有些不忍,梅森尤其如此。

不过梅森的疑惑还没有得到解答,他轻咳一声,“抱歉问到这些,波罗先生。”

“有什么好抱歉的?”尼科洛·波罗耸了耸肩,笑容明朗,“做什么没有风险?”

“所以,你们大概会带多少天的水?”梅森小心翼翼地提问,“两周?”

听到对方给出的数字,尼科洛·波罗明显怔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笑容。

“十五天,”他爽快回答,“从站里出发时,我们会带十五天的水。”

“包括牲口喝的?”梅森终于问到了真正想问的问题,顿觉舒爽。

方才听对方讲“两个水源间隔数日路程”时,他就陷入了困惑。刚打完一场“渴杀”敌人的会战,所以他对“水”尤其敏感。

将对方提供的数字代入估算人员、牲畜耗水量的公式中后,梅森发现一个悖论——如果采用驮运,无论是牛还是马,都绝无可能携带供给自己两周行动的水。

这个不合理的技术细节就像是白纸上的一个泥点,让梅森痛苦无比,他必须得问清楚。

尼科洛·波罗却有些莫名其妙,他哑然道,“不,当然不包括牲口喝的水。怎么可能带牲口喝的水?还得载货呢。”

梅森愈发不解,“那什么品种的马或是牛,能连着几天不喝水?”

尼科洛·波罗如梦初醒,他一下子弄清了对方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也明白了两人之间的误解是从哪里产生的。

他的嘴角一点点翘起,他略有些轻佻地回答,“不,阁下,在路上走,我们有时会用马车;在草甸上走,我们有时会用牛车。但穿越沙海和戈壁的时候,我既不用牛,也不用马。”

“那您用什么?”梅森心里直痒痒。

“用‘旱舟’,”尼科洛·波罗优雅地吐出一个古词词,“[骆驼]。”

“[骆驼]?”梅森愣了一下,他知道骆驼是一种动物,因为经书里提到过[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要容易]。

不过,仅限于此,梅森从未见过骆驼,自然也谈不上了解骆驼。

不止是梅森,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没见过骆驼,也不知道骆驼是什么。

“[骆驼],”温特斯蹙起眉头,问,“是经书里说的[骆驼]?东方的动物?”

“是的,阁下,”尼科洛·波罗颇为得意,“原产自东方的一种大型动物,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马,一种能反刍、不依赖精料、能在驮负状态下连续行进十天而无需饮水的马。”

“十天无需饮水?”梅森表示怀疑,“还是在驮负状态下?行进?”

“没错,”尼科洛·波罗笃定地回答。

梅森和温特斯无声交换眼神,两人没再公开质疑客人,但是他们都不太相信尼科洛·波罗的话。

好在餐桌旁除了尼科洛·波罗和马泰奥·科纳尔,还有一位见过骆驼的盲眼将军。

而且盲眼将军虽然不能视物,却对两个前下属心中所想洞若观火。

“骆驼确实是一种十分能忍耐饥渴的动物,伊普特荒野里的那些盗匪全仰赖它们才在沙漠里进退自如,”约翰·杰士卡先是给尼科洛·波罗做了背书,然后把头转向后者,“你们把骆驼引入到破碎之地了?”

“是的,阁下,”尼科洛·波罗彬彬有礼地颔首,“既然骆驼能在远东的沙漠中生存,那它没理由不能适应沙海。从我们被排挤到破碎之地那天开始,我们就在想办法把骆驼带到大海这边来。而使用驼队,正是佩鲁齐商行能在金顶山脉南边发展壮大的秘诀……”

尼科洛·波罗站起身,笑着向餐桌旁的其他人行了个夸张的鞠躬礼,“我可是把佩鲁齐最大的商业秘密,都告诉给诸位了。还请诸位,一定要替我保密。”

“什么商业秘密?公开的秘密还差不多!”利奥乐呵呵地把尼科洛·波罗拉回原位,“无非是知道的人知道,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罢了。”

他看向温特斯,毫无保留地为后者解释:“佩鲁齐商行领先了其他商行至少一代人,在其他商行还没意识到破碎之地的潜力的时候,他们已经繁育了成规模的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