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作品
第十八章 三大法宝(第3页)
等到商鞅执掌秦国大权并进行变法后,秦军在短时间里就变成了山东六国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师。
在商鞅看来,宣传最为将就的就是对口。秦国的历代国君有东出进而统一六国的理想,好,很好,很有精神。若是你给秦国的百姓频繁讲这个理想和志向是不现实的,秦国百姓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想要自己的财产能够增加,想要更多可耕之地、更大的房子,想要人人羡慕的地位。
于是,商鞅就设计出了十八等爵位制度,将个人的发展与秦国的命运牢牢联系起来。什么是封建?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等级的人都有相应的特权。只要爵位每升一级,就能获得更多的良田、宅邸、仆人,还能穿更好的衣物,吃更好的食物,逝世也能在坟前多种一棵树,甚至是成为奴隶的家人都能成为自由民。就算是战死沙场也不用担心身后之事,爵位和战功都能由自己的子嗣来继承。
可以说,商鞅就是用爵位、授田、世袭来满足了秦国百姓最为原始的功利心。
有谁不想过好日子?从一个地位较低的百姓甚至是奴隶翻身成为大贵族,这是从理论上来说是极有可能的。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必须是要打胜仗。因为只有打了胜仗才能打扫战场。
但是,这样的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军爵制度原本应该是激励所有人的有效手段,随着低级爵位的泛滥以及人性自私,逐渐成为了一种荣誉称号。
这就好比是一块大蛋糕,开国元从功臣分走了最大的一块,后来的底层就只能分走一小块。而底层再想像商鞅时代那样直线上升,几乎就是白日做梦。
这也是府兵制所产生的原因之一。
像清定这样一没系统,二没金手指,只能借助来自前世的记忆来尽可能增强上条家的实力。
很快,清定便趁着府中长尾家也在休养生息之际,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