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改革检地(第2页)
大友义镇虽说是把弟弟大内义长送往了大内家去继承大内家的家名,可他非常清楚,大内义长在大内家毫无根基可言,就算继承了大内家的家名,那也是当他人的傀儡,对于大友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之所以大友义镇没有急着发兵入侵大内家治下的肥前、筑前、丰前等北九州诸国,就是因为他看出大内家已有覆灭的迹象。只要等大内家一覆灭,那么大友家就可以趁着大内家覆灭而导致的权力真空,从而不费吹灰之力的兼并肥前、筑前、丰前等北九州诸国。
当然,这只是大友义镇的一厢情愿。
天文二十年,九月十五日。
大内家发生大宁寺之变、家督更迭之事也传到了上杉清定的耳朵里,他完全没有因大内义隆、大内义尊等人的死于非命而感到悲伤。
在清定看来,大内义隆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而此时的上杉家才以足利义氏的名义,完成对东国部分的敌对势力进行清算:
伊势氏亲,勾结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等大名,发起下克上,将生父北条氏康逐出小田原城,并在攻打玉绳城的过程中,砍伐镰仓五山、鹤冈八幡宫周边的树木用于制造攻城器械,就算古河公方足利义氏亲至道场山也没有及时开城投降,故而处以从北条家系图中去除,于相模川西岸处以磔刑示众;
伊势氏亲正室、武田信玄之女武田波瑠姬可免于流放,但需要剃发出家,法名黄梅院;
北条氏尧、山角定吉、大草康盛、石卷家贞、新井辉盛等原北条家同族、谱代家臣们因教唆并支持伊势氏亲下克上,于相模川西岸处以磔刑示众,其家眷尽数流放至伊豆所辖的八丈岛;
高桥源七郎、北条平三郎二人之父辈教唆并支持伊势氏亲下克上,已然伏诛,故流放至佐渡杂太郡,族人流放南出羽游佐郡;
北条氏康女婿小笠原康广因教唆并支持伊势氏亲下克上,原准备处以磔刑示众,在北条氏康求情之下改为切腹自尽;
今川氏真,认清形势而投降,收上杉清定三男上杉三郎丸为养子,并担任时任古河公方足利义氏的蹴鞠师范,与正室北条早川姬一同移居越后颈城郡府中町,享有上杉家一门格,每年可领藏米五千石;
寿桂尼、今川铃姬遗体皆运回骏河进行厚葬;
恢复尾张今川家家名,指认今川氏明为尾张今川家家督,并入驻大高城,担任尾张守护代,由里见义弘率房总水军众经海路护送前往;
山科言继、中御门宣纲、三条西实枝等原滞留于骏府城外的公卿尽数勒令返回京都;
小山高朝、结城政胜、结城明朝、梁田晴助、梁田持助等人押至相模川西岸处以磔刑示众,家眷尽数流放至佐渡杂太郡;
赦免先前流放至佐渡的朝比奈泰长、松井宗信、勾坂政久、大泽基相等今川家家臣,令他们皆出仕今川三郎丸,如有不从者继续待在佐渡;
爱州兵部少辅、桥本四郎左卫门、安宅纪伊守、武田又四郎等原玉绳众出身的海贼众,一并编入伊豆水军众,受贺茂郡郡司直江景纲节制;
大藤秀信,献出足柄城,协助击退伊势军有功,功过相抵,不与追究大藤一族教唆并支持伊势氏亲下克上之事,前往伊豆韭山城,出仕八条定繁;
小峰义亲,献出白河城、担任下野先导役有功,许可继承白河结城家家名,更名为白河义亲,受封下总葛饰郡国府台城,领有一万石知行地;
伊丹康直、久能元宗、川村重宗等骏河水军众
残部本领安堵,受清水凑奉行北条高定节制;
井伊一族从远江井伊谷迁至相模津久井郡,族中青壮分别充入右控鹤备、左龙捷备、右龙捷备、左虎捷备等常备军势之中,井伊家嫡女井伊直虎成为上杉清定的侧室;
······
为了将北条家从南武藏、相模、伊豆、下总国府台等地的领国范围上连根拔起,上杉清定可是令家中重臣长野业正、直江景纲、樋口兼丰、八条定繁、松木秀朝等人进行全程监督北条家国替转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