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作品

第535章 小康之愿(第2页)

清定还专门派遣使者告诫常陆守护代佐竹义昭、武藏多摩郡郡司三田纲秀、上野甘乐郡郡司小幡景定、上总埴生郡郡司土岐为赖、下总葛饰郡郡司樋口兼丰等人,如今应重视休养生息,禁止进行大规模的普请、劳役,一旦妨碍了农时,必然会出现饥荒。

为此,清定在迁移本据小田原城之后不久,便着手进行开展很多利民工程——修筑河堤。这些也是以不妨碍农时为前提修建的。

不仅如此,清定除了减少不必要的普请、劳役,还非常注意缓民之困,主要措施自然是限制急征年贡、赋税。

早在上杉家静谧关东八国全境之后,被清定转封至下野那须郡大田原城的上杉景信就曾向他上书请示年贡、赋税是否及时进行征收。

出于民生现实的角度,清定以养民为重,并不打算对下野一国进行按时征收年贡、赋税,意图缓和下野全境因战事而导致的民生困苦。他就回信上杉景信:“年贡、赋税有经制,人耕获或先后不齐,地利亦有远近之异,不可一概而论。任人长民,当使之察其难易而顺其情。虽取之亦必思有以利之,不当急责于民,急责必至乎病民。其勿问。第更与约限,令民输之。”

这仅仅只是缓征年贡、赋税,但上杉家治下领国之中有些地区甚至连缓征都做不到。对于这些地区,清定只能采取减免年贡、赋税。例如甲斐八代郡、巨摩郡。

毕竟现实之中可不会年年风调雨顺,若是遇上天灾降临,就要考验君主的临机应变之能了。

在伊势氏亲之乱尚未弹压之际,流经上野、武藏两国的高野川、利根川等河流因春季、夏季的暴雨而水位大涨,导致不少位于低洼之地的农田、村落被淹,使得不少领民居无定所,大量流民涌入越后、常陆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妇人抱着孩童因绝望而投河之事。

这只是扶桑五畿七道之中因存在战事遭遇大灾之后民生困苦的一个缩影,那时的民生距离清定‘斯民小康’的目标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直至伊势氏亲之乱被弹压后,在樋口兼丰、太田资正等人家中重臣对高野川、利根川等河流的疏浚后,这才极大缓解了水患的问题,还让上野、武藏、下总三国的民生得以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