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就是分赃不均(第2页)
楼武攻克“彭”之后继续向西晋军,碰上了东出的巴军,他们在“庸”附近爆发了一场接触战,结果当然是晋军获胜。
大举东出的巴国,他们出动了多少兵力?其实几路部队加起来也就接近三万。
楼武都进军到“庸”才碰上巴军,一战消灭了巴军两千多人,直接废了巴国的这一路偏师。
巴国在其它路线的进军,一样是遭到迎头痛击。
在晋国这边输得极惨的楚国,他们各地方自保的贵族发现是巴军来袭,城池直接不守了,出城与巴军交战。
楚军的数量比巴军少,打起来却是楚军胜率居多,晋人知道后算是长见识了。
当然,楚人不会向晋人通报关于跟巴军交战的信息,楼武跟外界的联系有两个月的延迟。
不久之前,待在“郢”的晋君周和楼令、郤至才刚知道与巴军战了一场的消息,他们从楼武的描述中得出一个结论。
吴国被中原列国称为散发纹身之国,该描述其实就是直接评价:未开化的蛮夷。
在楼武的描述中,巴军除了使用青铜器之外,方方面面很难跟文明挂得上钩。
该怎么说呢?巴人的刺青文化更严重,有些人整张脸都是刺青;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关系,多数巴人袒胸露腹,只在腰间有一条小裙子遮羞。
巴国高层肯定不是那样,甚至在穿搭上面跟中原列国之君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多数巴人就是一副原始人的面貌啊。
巴国那样是落后吗?极可能真是区域气候,以及当地风俗的关系,不是他们的文明有多么落后。
至少楼令知道一个事实,巴国跟蜀国是世仇,他们可能进行了长达千年的战争。
而楼令知道蜀地那边有个三星堆,出土的文明证明文明等级不低。
既然巴国可以跟蜀国打千年战争,没道理还是处在原始人的社会风貌嘛!
现如今的中原已经产生文化自信,他们在面对中原区域之外的人,再是克制潜意识里也会存在鄙视。
郤至就说过,幸好几次没有联系巴国就放弃了的话。
“我已经让武率军退却。”楼令可不想楼武孤军深入待太久。他摇着头说道:“给他们机会,他们接不住啊。”
郤至摇头说道:“你说那话,有点过分了。也就中行之主觉得亏本,邯郸氏之主、智氏之主、彘氏之主是真的扛不住。”
未尝不是楼令借机让他们看清自家的实力,免得一个个时不时要炸一波毛。
楼令没有反驳,转而说道:“只要承认熊员乃是楚国新君,剩下就没有多少麻烦了。”
郤至明显没有听懂。
楼令说得挺清楚了。
到目前为止,子庚等楚国公族和异姓贵族,他们还没有干推举某人担任楚国之君的事情。
晋国掌控着楚国夫人和储君,尤其熊员是楚君招挑选的储君,只要晋国承认熊员的君位合法,熊员哪怕是被晋国俘虏仍是法统不容置疑的楚国新君。
那样一来,不止可以让楚地在反抗的楚人有效忠对象,也会让想要共举新君的楚国贵族心存忌惮。
等熊员成了楚国之君,能不能消除楚地的抵抗不好说,反正是可以搅乱一波人心。
若是楚地西北部的楚人不再众志成城,肯定打起来会变得更容易一些的吧?
如果晋国不想再对楚国西北部付诸武力,可以借由熊员的手,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啊。
由晋国来扶立熊员可不止在针对楚地西北部有用!
一旦晋国扶持熊员,会让他的身份变得非常复杂。
首先,熊员的储君之位来得合乎法统,真的是一点可以质疑的漏洞都没有。
可是晋国扶持熊员,哪怕熊员得位再正,历经过奇耻大辱的楚人,他们愿意效忠遭到晋国控制的熊员吗?
因此,熊员只要跟晋国扯上边,天然会遭到楚人的排斥。
要命的地方在于,楚人无法否认熊员是正牌储君的事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成分复杂,只要熊员坐在楚国之君的位置上,除非他摆脱晋国的控制,乃至于重创晋国一次,否则永远都要流言蜚语傍身了。 扶持傀儡?远古到春秋时期,玩过这一套的人不少。
所以,等楼令进一步解释,一下子就让郤至懂了。
“不管多少次,你总是能够震惊到我啊。”郤至讲得无比感慨。
都老哥们了,讲这些话,不尴尬的吗?
楼令赶紧改话题,说道:“上军将和上军佐诉求比较大,第一年由他们驻守南方。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尽快让熊员登上楚国之位。”
郤至历来不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马上说道:“见君上去。”
他们原本在城外,入城再抵达宫城,见到了正在散步的晋君周。
身为人臣不能住在宫城。
晋周本就是一国之君,来到“郢”以胜利国之君的身份住进宫城,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南下随行之人,怎么可能缺了宦官、女官和寺人、宫女?
晋君周住进楚国宫城,该有的配套马上就有了。
该说不说,楚国这一边的风景确实要比晋国好。
晋君周最近时常会到宫城内的一栋竹楼游逛,好些时候在竹林里面一逛就是一整天。
君臣几个人此时就坐在竹楼的一个露天平台。
“楚国之君由寡人来扶着坐上君位?”晋君周能放光的话,一双眼睛就要发射激光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楚国之君由晋国之君来扶着上位,有比这个更能展现晋国之君胜利的光芒吗?
那样干还可以让晋国之君在列国获得极高的政治声望,加重列国的服从度。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春秋生人,晋君周还是接受单襄公的教育,哪怕到现在都还很是重视列国诸侯的看法。
晋君周很感激地看着楼令这位老丈人:“办!立刻就办!”
立刻就办也太着急了。
只是,楼令没有反驳,顺着晋君周的情绪聊下去。
这一聊,不免要聊到齐国、宋国等等国家。
“确认要讨伐宋国了吗?”晋君周其实不想在发动国战:“华元病逝之后,宋国已经有屈服的趋势,不是非要动用刀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