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褒斜道口(第2页)
刘醒非拥有过人眼力,早早已经注意到地下类人的物体了。
不过,他伸出了手。
一种极寒的刺痛涌上了心头。
“郭教授,今天到此为止吧,往后要看天气,这个时候,风头太大,上冰川和送死一样,我们先在这个褒斜道口休息一晚上吧。”
郭教授道:“也好,我们在旁边搭帐篷,如果可以,还是不要打扰老百姓了。”
郭教授看得出来。
在这个几乎是土坯墙搭的村子,里面的人小心翼翼,不敢和他们说话交流。
这让他很心疼。
所以他打算先在这儿住下来。
这是一个小土村。
说土村,是因为这里真的土。
全都是黄土堆砌的墙垣。
墙很矮。
一个人扒着墙头,很轻易就能翻过去。
不要说一个成年人了。
哪怕是一个孩子,也大约是能做到的。
村中有二三十户人。但青壮并不多,细数也就十来个人,小孩也很少,只三五人,土头土脸,全是熊孩子和尿玩泥的模样。
很多中老年人。
这是个正在消亡的村子。
曾经它也繁华过。
但那是曾经。
在大乾时期。
也许大罗时也发达过。
当年,很多商家从这走道往草原做生意。
大量的牛马出关,进关,发达发财。
可现在不一样了。
大普罗斯,还有关北的重镇大城,都能往草原输入输出。
所以这褒斜道口也就没落了。
因为小股的商队,从这儿走,不叫做生意,叫送羊入虎口,等不到你把生意给做了,就会被土匪马匪什么的给抢了。
他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根本是防不胜防。
再大的家业,这么做生意,都会赔个干净的。
所以这地方也就这么的废掉了。
甚至,时不时的,还有土匪来打秋风。
为了维持生计,这个地方一直做一些阴私黑暗的生意。
比如出卖一些从此地走过路过人的消息给土匪。
郭教授要留下,一是想对此地风俗民情了解一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气的影响。
倒是刘醒非左右看看,他把男生女生都叫了过来。
“这个地方不干净,别以为老百姓穷就都是好人,他们这样的村子,能一直存在,就很有问题,一个个回去,不要单独行动,不要闯人家的房子,特别是女同志,哪怕想上厕所,也得给我叫上男同志们陪着,别笑,严肃一点,什么时候你们给摸走了,到时就笑不出来了。”
刘醒非没有和他们开玩笑。
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话不是开玩笑的。
是有先人亲身体验过来的。
他们经历的多,才知道人心险恶。
刘醒非他们队伍中,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
这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对于土匪来说简直是挡不住的诱惑。很多土匪,哪怕是死,只要让他们干到了,他们连死都觉得这一生这么做是值得的。
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这一辈子,有可能碰到考古队里这种级数的美女吗?
不可能的,对不起。
因此尝这么个鲜,哪怕是死了,难道不值吗?
此刻已经有很多土匪有了觉悟。
他们也得清楚,自己一手的血腥。
不管怎么样,只要被抓到,就是个死。
回不了头了。
与其这么被一点点消磨掉,不如逮个机会玩个大的。
现在的土匪,最重视的,已经不是什么钱了。
有钱也是花不掉的。
既然如此,他们最想要的,就是物资,是资源。
又或者是女人。
最顶级,最漂亮,鲜嫩的,像奶油花一样的女人。
这应该是死前的疯狂吧。
所以此时仍然十分危险。
可惜军方已经走了。
一句话,说军方现在忙,这不是在开玩笑的。他们忙于镇压各地的土匪,在到处打击不法,整顿城乡的旧制,消灭掉那些曾经在旧社会上的顽疾。
天很快就黑了。
郭教授从村里回来。
他一脸悲痛。
“小刘,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啊,人民群众现在还不相信我们啊!”
刘醒非安慰他:“一切困难只是暂时的,将来会好起来的。相信有新朝珠玉在前,未来人民群众会站到我们一边的。”
郭教授道:“对,对,就是这样。”
一顿饭功夫。
这赶一连串的路大家都累了,都要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