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窑变釉色的天气预报(第2页)

经过一番思索,郭静意识到,窑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釉料的成分、窑内的温度、气氛,甚至是烧制的时间。她决定更加精确地控制这些变量,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在一次烧制过程中,郭静精心调配了釉料,严格控制窑内的温度曲线,并仔细观察窑内气氛的变化。当开窑的那一刻,她看到一件花瓶上的釉色呈现出一种流动的云状纹路,而当天的天气预报显示,将会有一场大规模的降雨云系经过。郭静再次将两者进行对比,发现纹路与云系的形态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

随着研究的深入,郭静逐渐发现了一些规律。她发现,当使用特定的釉料配方,并且在窑内温度和气氛达到某种特定条件时,烧制出的作品釉色更有可能呈现出与天气相关的纹路。而且,不同的天气类型似乎对应着不同的釉色和纹路特征。

郭静的这一发现,在陶艺圈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行们纷纷对她的研究表示好奇和关注,有些人甚至亲自来到她的工作室,想要亲眼见证这神奇的现象。郭静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她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或者是郭静的主观臆断。面对这些质疑,郭静并没有生气,她理解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充分的证据。她决定继续深入研究,用更多的数据和实例来证明自己的发现。

在与同行们的交流中,郭静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有些人建议她与气象专家合作,借助专业的气象知识和设备,进一步验证窑变釉色与天气之间的联系。郭静觉得这个建议非常不错,她开始积极联系当地的气象部门,希望能够找到愿意与她合作的专家。

终于,郭静联系上了一位气象学教授。教授对她的研究很感兴趣,决定与她展开合作。他们一起设计了一系列更加严谨的实验,将陶艺烧制与气象监测紧密结合。教授利用专业的气象设备,对烧制过程中的天气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而郭静则专注于陶艺作品的制作和观察。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研究,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郭静的发现,窑变釉色与天气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郭静和教授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准备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

在等待论文发表的过程中,郭静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开始思考,这种联系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是因为窑内的温度、气氛变化与大气环境有着某种相似性,还是因为釉料中的某些成分对天气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

为了寻找答案,郭静阅读了大量关于材料科学、气象学和陶艺的书籍和文献。她还参加了各种学术研讨会,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认为窑变釉色的形成可能与地球的磁场、大气电场以及釉料中的矿物质反应有关,但这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