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实用主义的艺术萌芽(第2页)

在这个过程中,郭静不禁想起自己在景德镇学艺的日子。老师傅说“陶土要听手的呼吸”,那时她才顿悟,陶土不仅仅是材料,更是创作者情感的延伸。而现在,母亲似乎也在慢慢领悟这一点。郭静想到自己曾经无数次在窑炉前等待作品出炉,那种期待与紧张,就如同现在期待母亲真正理解陶艺的艺术内涵一样。

母亲将茶杯放在桌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小静,我知道以前总说你那些东西没用,可现在我好像有点明白你为什么那么执着了。这陶土,真的能把心里的想法捏出来。”郭静握住母亲的手:“妈,其实陶艺就是这样,它可以很实用,也可以很艺术,两者并不矛盾。”母亲看着郭静,眼中满是欣慰:“我以前太固执了,总觉得过日子就得实实在在,现在才发现,生活里也需要这些能让人高兴的小玩意儿。”

郭静想起母亲曾经偷偷在她的作品底部刻上吉祥图案,那是母亲以自己的方式试图让作品更易被接受,也是母亲对实用主义的一种坚守。但今天,这个带着笑脸的茶杯,无疑是母亲观念转变的标志。郭静拿起茶杯,仔细端详,她看到了母亲在陶土中注入的情感,那是一种对生活新的理解和热爱。

在工作室的灯光下,这个简单的茶杯仿佛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见证了母亲从实用主义到开始接纳艺术的转变,也象征着郭静多年来对陶艺追求的一种回应。郭静知道,未来母亲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尝试,而她也期待着母亲在陶艺的世界里,发现更多的美好。

母亲坐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对这个茶杯的喜爱,同时也带着对未知陶艺领域的好奇。郭静则陷入了思考,她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外婆的陶碗在窑火中炸裂的童年阴影,到在景德镇拜师学艺的顿悟,再到如今母亲的改变,这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她意识到,陶艺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追求,更是一种能够连接家人、传承情感的纽带。

郭静开始想象,未来母亲或许会和她一起探讨釉料的调配,一起研究如何让陶土呈现出更丰富的形态。这种想象让她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她知道,母亲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内心的反思中逐渐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