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陶艺圈的异类(第2页)
老周离开后,工作室陷入了安静,只有雨声轻轻敲打着窗户。郭静重新投入到创作中,她拿起一块新的泥料,感受着泥料在掌心的温度和柔软。揉泥的过程,对她来说,就像是与陶土的一场对话。她想起在景德镇拜师时,老师傅说“陶土要听手的呼吸”,那时的顿悟时刻,仿佛就在眼前。
正专注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是母亲打来的电话:“静静,你那些陶艺作品,能不能做些实用的碗碟?我和你爸商量了,我们市集的摊位可以帮你卖。但你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根本没人买。”
郭静心里一紧,母亲的话虽然直白,但也道出了现实的残酷。她深吸一口气,说道:“妈,我知道了。但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风格,我不想做那些没有灵魂的陶器。”
“灵魂?能当饭吃吗?”母亲的声音里带着焦急和无奈,“你看看你,年纪也不小了,也不找个稳定的工作,天天捣鼓这些。你知道街坊邻居怎么说吗?都说你不务正业......”
郭静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打断母亲的话:“妈,我真的很喜欢陶艺,我相信我能做出成绩。再给我点时间,好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母亲叹了口气:“唉,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到最后,什么都没捞着......”
挂断电话,郭静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她走到窗边,望着雨中的景德镇,这座充满陶艺气息的城市,此刻在她眼中,既熟悉又陌生。她想起自己在这里的点点滴滴,那些在窑炉前等待的日夜,那些作品失败时的沮丧,以及偶尔成功时的喜悦。
回到工作台前,郭静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她开始构思新的作品,这一次,她想尝试将一些实用的功能与自己独特的风格相结合。她拿起笔,在纸上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一边画,一边思考着如何让陶土更好地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揉泥的过程中,郭静忽然想起之前做的一个实验。她让志愿者带着不同情绪揉泥,发现愤怒会让陶土气孔率增加3%,喜悦则让颗粒更细腻。她决定在这次的创作中,融入更多情感的元素。她闭上眼睛,回忆起那些开心的、难过的瞬间,将这些情绪通过双手传递到陶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