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81章 职场的人文主义者(第2页)
“赵工?”张经理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李总说得对,我们接这个项目就是为了...”
“我拒绝。”赵环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李总皱起眉头,张经理脸色骤变:“小赵,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是公司今年最重要的项目!”
赵环深吸一口气,缓缓将图纸卷起:“我知道。但我不能设计那些将天空买断的建筑。”他想起郭静说过的话:“陶土要听手的呼吸。”而此刻,他听见自己灵魂的呐喊——他要设计会呼吸的建筑,而不是资本的牢笼。
走出写字楼时,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赵环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路过一家陶艺工作室。橱窗里,郭静的作品静静陈列着,其中一个陶罐上的纹路像极了他设计的空中花园的曲线。他驻足凝视,直到店主出来关门。
“赵先生?”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郭静抱着一摞陶坯,发丝被风吹起,脸颊沾着些许泥点。她看到赵环手中的图纸,眼睛亮了起来:“你又有新设计了?”
赵环苦笑一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她。郭静放下陶坯,认真地看着他:“你知道吗?我做陶艺时,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人说我的作品不够实用,卖不上价钱。但我总觉得,泥土和建筑一样,都承载着人的情感。”她拿起一个未烧制的陶坯,“你看,这个罐子的弧度,是我按照外婆抱我时的臂弯形状做的。”
赵环的目光落在陶坯上,突然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丈量老建筑时,指尖触到梁柱上岁月的纹路。或许,无论是陶土还是钢筋水泥,都能成为情感的载体。
“其实我最近在做一个系列。”郭静走进工作室,拿出几个碎陶片拼成的装置,“这些都是废弃的作品,但我发现,破碎的陶片重新组合后,反而有了新的生命力。”她指着其中一片陶片,上面刻着“灵魂在泥缝里”,“就像你的建筑,也许不被现在的人理解,但总会有人懂得其中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