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陶土的记忆复苏(第2页)

她忽然想起有次外婆烧窑失败,一窑的茶盏都裂了纹。外婆蹲在窑门口,用指尖轻轻抚摸那些裂纹,半天没说话。她以为外婆会难过,没想到外婆忽然笑了:“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后山的溪流?”说着就捡起一片碎瓷,在上面画了道弯弯曲曲的线,“缺陷不是毛病,是泥料在告诉你,它有自己的想法。”

郭静把碎陶片和带釉料的泥团放在工作台上,重新将手伸进麻袋。这一次,她不再是寻找什么,而是任由手掌在泥料里穿梭。泥料从指缝间滑落的触感,像极了外婆当年给她梳头发的力道,不轻不重,带着一种安抚的韵律。她闭上眼睛,想象着外婆当年揉这袋泥的场景——或许是某个冬夜,窑炉里的火正旺,外婆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揉泥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泥料在她掌下渐渐变得柔润,吸收着她手心的温度和呼吸的频率。

“陶土会记住经手者的体温变化。”郭静喃喃自语,想起自己在笔记里写过的话。此刻她掌心的温度正在传递给这袋老泥,而泥料里封存的外婆的体温,也在透过皮肤渗入她的血液。这种双向的温度传导,像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她忽然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执着于在作品中保留指纹和泥痕——那不仅仅是创作痕迹,更是手与陶土之间的契约,是生命与生命的共振。

她睁开眼,发现台灯的光晕里浮着细小的尘埃,在泥料上方形成一圈朦胧的雾。当她的手指再次触到麻袋底部时,摸到一个硬硬的角状物。掏出来一看,竟是个用泥捏成的小陶罐,只有拇指大小,罐口歪歪扭扭,显然是初学者的手艺。郭静的心猛地一缩,这是她八岁时捏的第一个陶罐,当时觉得太丑就扔了,没想到外婆一直收在泥料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小陶罐的底部还留着她当年刻下的歪歪扭扭的“静”字,笔画间塞满了干硬的泥垢。郭静用指甲轻轻刮去泥垢,指尖忽然碰到一个凸起——在“静”字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指印,是外婆的拇指印。原来当年外婆捡起这个丑陶罐时,还在上面按了个印,像是在给她的第一件作品盖章。

泪水突然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滴在小陶罐上,将干硬的泥垢泡软。郭静看着泪水晕开的痕迹,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的话:“陶土是有记性的,你对它好,它就记得。”她以前总觉得这是老人的迷信,现在才明白,陶土的记忆,其实是经手者情感的沉淀,是时光在泥土里留下的指纹。

她将小陶罐和碎陶片放在一起,重新扎好麻袋,却没有放回泥料架,而是抱到了窗边的老榆木桌上。月光不知何时又透了出来,洒在麻袋上,让靛蓝色的麻布泛起柔和的光泽。郭静坐在桌前,指尖轻轻划过麻袋表面的泥渍,忽然有了个决定——她要把这袋老泥用掉,做一件特殊的作品。

做什么好呢?她看着窗外的月亮,想起外婆窑炉里的火光,想起老泥里嵌着的碎陶和釉料,想起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温度和记忆。或许,该做一个容器,一个能装下所有回忆的容器,让陶土的记忆在窑火中复苏,让外婆的气息通过泥土传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