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星轨的交汇预兆(第2页)

她拿起一支蘸水笔,墨水是自己调配的靛青,带着松烟墨的微苦。笔记本上刚画完的星夜图还未干透,群青与钴蓝在纸面上交融出流动的星云,右下角用细笔写着“缺陷是窑火的情书”。这行字让她想起景德镇老师傅的话,想起某次窑变失败后,釉面裂开的冰纹竟像极了童年见过的流星雨。她翻过这页,指尖触到纸页背面的凹凸——那是大学时用碎瓷片拼贴“破碎月亮”时留下的压痕,底座刻着的“圆满是窑火的谎言”早已被岁月磨得模糊。

忽然想写点什么。郭静拧开墨水瓶,笔尖悬在空白页上方,却迟迟未落。窗外的月亮正穿过云层,在晾坯架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某窑失败的釉色流淌。她想起上周整理旧物时翻出的便签,那是大二时写的:“渴望遇见一个人,让灵魂与肉身都有归宿,如同星子找到承接它的春水。”当时觉得这话太过矫情,随手夹进了日记本,此刻却像颗埋在心底的种子,忽然在月光下抽了芽。

她开始写,笔尖在纸上划出流畅的弧线:“春水”。两个字写完,觉得太单薄,便在旁边画了道波浪线,又觉得不够,索性放下笔,从抽屉里翻出一管未开封的赭石颜料。她用手指蘸着颜料,在“春水”二字下方抹出一道湿润的水痕,颜料晕开时,意外在纸纤维里显出细小的金色颗粒——那是去年尝试在釉料中加入金粉时,不小心沾到笔尖的残留。

就在这抹水痕渐渐干涸之际,郭静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画廊发来的参展确认函,附件里的展览平面图上,她的展位被标在落地窗前,旁边的备注写着:“该区域夜间有路灯投射,适合星夜主题作品。”她盯着屏幕上的“星夜”二字,忽然想起昨天在陶艺市集,有个陌生男人蹲在她的摊位前,久久看着那组“未命名星座”的碎陶拼贴,临走时留下一句:“这些熔痕像极了我测绘过的老建筑砖缝。”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赵环的手机也亮起屏幕。是助理发来的画廊开幕式邀请函,附言里说:“甲方推荐的陶艺家作品据说很有‘空间呼吸感’,您之前不是总说建筑该与艺术共振吗?”他放大邀请函上的宣传图,目光落在右下角的参展艺术家简介处——“郭静,陶艺创作者,致力于探索泥土与灵魂的共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