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26章 雨伞骨架与陶坯支架的力学同构(第2页)

郭静忽然伸手拿起桌上的竹制修坯刀,在草稿纸上画出三个支点的受力分析图,「我的竹架是柔性支撑,竹纤维的抗拉强度大概在140mpa左右,所以接触点必须避开坯体最薄的部位。」她的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深浅不一的墨迹,「上次你说建筑结构里有『延性设计』的概念,是不是和我调整棉线松紧度一个道理?都是让支撑体系有一定的变形余量。」

雨点击打在天窗玻璃上的声音突然变得密集,赵环抬头看见水珠在玻璃上汇成溪流,沿着天窗的钢结构骨架蜿蜒而下。他想起自己设计的美术馆穹顶,排水槽的坡度计算精确到毫米,而郭静工作室的天窗是老式木格结构,玻璃接缝处用蜂蜡填补,透着手工的随性。这种理性计算与感性处理的碰撞,此刻在雨水的交响中达成奇妙的和谐。

「其实雨伞骨架更典型,」赵环忽然站起身,将黑色雨伞重新撑开,举在陶坯上方,「你看这组联动杆,学名叫『滑动杆组件』,当伞面承受风压时,力会通过这几个铰接点传递到中棒——」他转动雨伞,让伞骨的阴影投射在陶坯上,形成跳动的几何光斑,「你的竹支架如果换成可调节的金属关节,是不是能适应不同器型的重心变化?」

郭静的眼睛亮起来,她伸手触摸雨伞骨架的铰接处,指尖在冰冷的金属上停留片刻,又回到温热的陶坯表面。「但竹子有弹性,」她轻声说,「上次窑变的时候,有个坯体在冷却阶段裂了,我发现是支架太硬,没给泥料收缩留余地。」她忽然从工具架上取下一卷细铜丝,「如果用铜丝缠绕竹架,既保持柔性,又能微调角度——」

两人蹲在晾坯架前,雨水在窗外织成幕布,工作室里只有陶轮轻微的转动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赵环用钢笔在草稿纸上绘制竹架的改良方案,将建筑结构中的铰接节点简化为铜丝缠绕的可调连接,郭静则用修坯刀在陶土块上模拟新支架的支撑效果。当他的笔尖划过纸张上的受力箭头时,她的手指恰好落在对应的陶土接触点,两人的手腕不经意相触,都像被电流击中般停顿了半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你看这个三角形稳定结构,」赵环的声音有些发紧,他指着图纸上三个支点形成的等边三角形,「在建筑里,这是抵抗水平力的最佳形态,而你用三根竹架,其实也是在三维空间里构建稳定的力流路径。」郭静没说话,只是用铜丝在竹架上缠绕出精准的角度,铜丝反光映在她低垂的睫毛上,像缀着细小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