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34章 陶土烧制温度与建筑采光系数的换算表(第2页)

“你看1180c,”郭静指着曲线拐点,“这个温度烧出的粗陶 porosity(孔隙率)是12%,刚好能渗水又不渗漏,像你设计的雨水花园渗透系数。”她忽然抓起铅笔,在两列数据中间画了道斜向箭头,“能不能做个换算表?比如把1320c换算成采光系数2.5%,对应展厅里适合挂印象派画作的光线。”

赵环的圆规停在纸面上,铅芯在硫酸纸上留下细密的弧。他想起第一次在画廊看那幅星夜春水图,郭静说钴蓝颜料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七种层次,而他当时脑子里闪过的是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计算公式。此刻硫酸纸上,温度与光线的数值正以奇妙的韵律排列,像两列并行的音阶。

“1050c,陶土刚烧结,表面像蒙着雾。”郭静的铅笔在表格里填下“对应清晨五点的庭院,采光系数0.7%”,“适合放你设计的那些清水混凝土模型,能看见气孔的影子。”

赵环的笔尖顿在1380c处。这个温度足以让陶土完全瓷化,釉面会像镜面般反射光线。他想起自己设计的玻璃穹顶,在夏至日正午,阳光透过棱镜玻璃形成的光斑,照度恰好是1500Lux。“这里该写‘对应正午阳光直射,需配调光膜’。”他说这话时,郭静正用指甲在陶片上划出细痕,那声音和他用比例尺量图纸的沙沙声,在渐暗的工作室里叠成和声。

夜风掀起窗帘时,表格已经画满了半张纸。郭静忽然抓起一块试烧的青瓷片,对着最后一缕天光举起:“你看这开片,热胀冷缩形成的裂纹,间距刚好是2.3毫米。”她的指尖抚过裂纹,“就像你计算的楼板伸缩缝,为了应对温度变化预留的空隙。”

赵环伸手接过瓷片,凉意透过指尖漫上来。他想起自己的建筑模型里,那些用激光切割出的缝隙,曾被郭静撒进陶土粉末,说这样“能听见时光流过的声音”。此刻硫酸纸上的换算表,温度数值旁被她画了小小的窑火,采光系数下面则被他添了天窗的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