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玻璃幕墙方案的陶片镶嵌构想(第2页)
陶轮旁的木架上,摆满各种形状的试片。有带着冰裂纹的方形砖,有边缘卷曲的荷叶状盘,还有被故意捏出指痕的长条形片。郭静拿起一块巴掌大的陶片对着窗户,午后的阳光穿透时,釉面浮现出类似建筑平面图的网格纹路。
“这个是用你上次送我的《建筑中的光线诗学》当压模做的。”她眼睛发亮,“书里说光线是建筑的第四维度,那陶片就是捕捉第四维度的网。”
赵环突然抓起纸笔,在工作台的背面飞快画起来。玻璃幕墙的主结构保持不变,但在横向装饰线条的位置,他画了一排交错镶嵌的陶片:“每块陶片做成15度倾角,既不影响玻璃的承重结构,又能让光线在穿过时产生折射。我们可以把陶片的厚度控制在12毫米,刚好嵌进玻璃幕墙的竖梃凹槽里,用特殊的陶瓷粘合剂固定,抗剪强度能达到……”
“别报参数啦。”郭静笑着抢过他的笔,在陶片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想想看,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过来,这些陶片会把光拆成七种颜色,落在大厅的地板上,像打翻了调色盘。到了傍晚,夕阳穿过的时候,又会变成暖暖的橙红色,像我窑里烧到最旺时的颜色。”
他忽然注意到工作台角落堆着的实验记录:陶片吸水率测试、釉面硬度检测、耐酸碱腐蚀实验数据……原来她早已偷偷做了这么多“功课”。那张手绘的幕墙镶嵌草图旁边,还压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幕墙节点详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陶片与玻璃的结合部位,写着“此处需做防水处理”。
“你怎么懂这些?”赵环拿起那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图纸。
“上周去听了幕墙工程师的讲座啊。”郭静低头转动陶轮,新的泥坯在她掌心渐渐成型,“他们说玻璃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那陶土和玻璃肯定也有差异。我查了资料,陶瓷的导热系数是0.8,玻璃是1.1,所以接缝处要留0.5毫米的伸缩缝,用硅酮密封胶填充,这样冬天夏天都不会开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环的手机突然收到结构工程师的消息,问幕墙装饰线条是否会增加风荷载。他正想回复“需要重新计算”,郭静却指着陶片说:“这些弧度是模仿鱼鳞片做的,能分流气流。我爷爷是渔民,他说弧形的东西最能卸力。” 这句话像钥匙打开了某个开关。他想起大学时研究过的流体力学,那些关于流线型结构减阻的理论,此刻与陶片上自然形成的弧度重叠在一起。他立刻打开电脑,调出风洞实验模拟软件,将陶片的弧形参数输进去——果然,在相同风速下,镶嵌陶片的幕墙比纯玻璃幕墙的风荷载降低了7%。
“你看。”赵环把屏幕转向郭静,“你的鱼鳞片理论,在流体力学里叫‘边界层分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