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57章 材料清单的感性词汇注释(第2页)

赵环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凌晨三点的城市还浸在蓝灰色里,远处工地的塔吊轮廓像沉默的巨人。他想起第一次带郭静去看这个场地时,她踩着碎石地转圈,说这里的风裹着沙砾的质感,让她想起家乡窑厂旁边的河滩。“你听,”她当时闭着眼睛,“风穿过钢架的声音,和陶土在窑里膨胀的声音是一个调子。”

材料清单第17项是“穿孔铝板”。规范要求孔径必须控制在18mm±0.5mm,确保声学性能达标。但郭静昨天送来的样品上,用细铁丝绑着块陶片,陶片上的孔洞大小不一,最大的像枚五角硬币,最小的只能穿过一根棉线。“你看这些洞,”附来的纸条上是她潦草的字迹,“雨天会漏进星星的。”

他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在“穿孔铝板”条目旁画了个小小的陶土罐。然后开始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标注出三组不同的孔径参数:靠东侧的区域用17.8mm,让晨光斜照时能在地面拼出细条纹;西侧用18.3mm,适合傍晚的落日筛成碎金;而正中央那片,他写了行小字:“留3%随机孔径,像郭静揉泥时故意留下的指痕。”

打印机吐出新修订的材料清单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赵环把青瓷片塞进衬衫口袋,那里正好对着心脏的位置。他想起郭静总说他的设计图像被月光洗过的青砖,严谨里藏着温柔。此刻他忽然明白,那些精确到毫米的标注里,其实早就藏着她陶轮上的弧度——当6+12A+6的玻璃遇见会呼吸的陶土,当18mm的孔径装下漏进来的星星,理性的框架里便长出了感性的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