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陶窑通风口的建筑流体力学计算(第2页)
赵环的卷尺停在半空。他忽然想起上周在设计院讨论的剧院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模拟图上,那些红蓝相间的流线像极了此刻郭静描述的“叹气”。“或许我们可以画张图。”他转身走向工作台,那里散落着郭静画坯用的铅笔和草稿纸。
台灯亮起时,暖黄的光漫过摊开的纸页。赵环先画了个柴窑的横截面,炉膛的弧线像被拉长的月牙,通风口在侧面形成个陡峭的三角形。“你看,”他用铅笔沿着通风口画了道箭头,“空气从这里进来,遇到窑顶的弧度会向上偏转,但你的窑壁在这个位置有个凸起——”他点了点图纸上的某处,“气流撞上去,就会在这里打转。”
郭静的指尖跟着铅笔尖移动,指甲缝里还嵌着陶土的痕迹。“这个凸起是以前修补时加的耐火砖。”她忽然笑起来,指腹按在图纸上那个小小的凸起处,“原来它才是捣蛋鬼。”她的指温透过薄薄的纸页传过来,赵环握着笔的手顿了顿,铅笔在纸上留下个极淡的墨点。
“我可以用流体力学软件模拟一下。”他拿出手机,屏幕亮起时,映出窗外渐浓的夜色,“输入窑体尺寸、进风速度,能算出气流轨迹图。”
郭静却按住了他掏电脑的手。她的掌心带着陶土的粗粝感,还有窑火烤过的余温,“先别急着用软件。”她起身搬来只粗陶碗,往里面倒了半碗清水,又撒了把细陶粉,“你看,”她倾斜碗身,水流带着陶粉缓缓转动,“水在碗里转圈时,边缘的粉会堆起来,像不像釉料在窑壁上结的痂?”
赵环看着陶粉在水中划出的弧线,忽然想起自己设计的美术馆中庭,阳光穿过穹顶时,尘埃在光束里的运动轨迹。“流体的运动规律是共通的,”他轻声说,“无论是空气、水,还是火焰。”
那天晚上,他们在工作室待了很久。赵环用郭静的草稿纸画了七张通风口改造图,从最初的矩形开口,到后来的弧形导流板,铅笔线条越来越流畅,渐渐融进了陶窑本身的弧度。郭静则在旁边捏了个迷你窑的模型,用牙签做通风口,一遍遍调整角度,看蜡烛的火苗在里面如何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