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80章 设计软件的陶艺纹理渲染插件(第2页)
“你看这里,”第四天深夜,他把郭静拉到屏幕前,调出一组复杂的函数曲线,“你揉泥时手腕转动的角速度,和陶坯表面螺旋纹的密度,是正相关的。”他拖动滑块,模型上原本平滑的墙面立刻浮现出细密的螺旋肌理,像被无数指腹温柔摩挲过,“但我加了个随机扰动参数,模拟你偶尔走神时用力不均的误差——”
话音未落,郭静忽然按住他敲击键盘的手。她的掌心还带着窑火的余温,烫得他指尖发麻:“误差?”她俯身凑近屏幕,鼻尖几乎碰到那些虚拟的纹理,“赵环,那不是误差。”她指向其中一段突然变深的纹路,“那天你说老城区的瓦当纹样很像云的骨骼,我分神想这句话,手指就重了些。这是……”她顿了顿,似乎在找合适的词,“是心思漏在泥里的形状。”
赵环的指尖悬在enter键上,忽然想起他们第一次在咖啡馆看的那幅《星夜春水》。他当时执着于画布分割的黄金比例,而郭静却说,左下角那抹突兀的橘红,是画家下笔时突然想起的某个黄昏。原来他试图用算法捕捉的,从来不止是纹理的形态,更是纹理背后流动的情绪——就像建筑不止是钢筋水泥的堆叠,更是人居时光的容器。
他删掉了“随机扰动”的参数,重新写下一行注释:“输入变量:瞬间心绪。”然后点开郭静的陶艺日记,把她写的“雨停时,泥会呼吸”“窑火里有星星在睡觉”这类句子,转换成一行行带着诗意的代码注释。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得浓稠,透过天窗淌在屏幕上,那些由0和1构成的纹理,竟真的泛起了类似陶坯在窑火中初现光泽时的温润。
插件初步成型那天,赵环用它渲染了新美术馆的中庭墙面。当带着明显手工捏痕的陶土肌理,与冷峻的钢结构在屏幕上浑然一体时,郭静忽然从背后抱住他,把脸贴在他的肩胛骨上:“你把我的泥,搬进了你的房子里。”她的声音带着陶窑冷却后的微哑,“就像我把你的图纸,烧进了我的杯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