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项目现场的陶土临时雕塑创作(第2页)
施工队午休时,工地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风穿过钢柱的呜咽声。郭静把带来的陶坯拆开,碎瓷片、未上釉的素坯、试火时变形的碗碟在地面铺开,像一场小型考古发掘。赵环坐在旁边看她工作,发现她处理陶土的手法带着某种建筑感——捏塑大型基座时,她会先用手掌丈量比例,指节叩击坯体听密度是否均匀,这让他想起自己检查混凝土试块的样子。
“要不要试试?”郭静递来一块揉好的陶土。赵环迟疑着接过,那团湿润的泥土在掌心微微下陷,带着体温般的热度。他习惯性地想用尺子量它的直径,却被郭静按住手:“别用眼睛看,用虎口感受它的张力。”她的掌心覆在他的手背上,引导着他的手指按压、旋转,泥土在两人合力下渐渐隆起,边缘自然形成螺旋状的纹路,像他设计图里从未出现过的自由曲线。
“这是……”赵环看着那团逐渐有了形态的陶土,忽然意识到自己正无意识地模仿着美术馆穹顶的星轨弧度。郭静笑起来,眼角的细纹里落满阳光:“建筑设计师的肌肉记忆藏不住的。”她拿起一块碎瓷片,斜斜插进陶土侧面,“你看,刚性结构也可以很温柔。”瓷片的锐角被陶土包裹,露出的部分恰好反射出赵环惊讶的表情。
午后的雨来得猝不及防,豆大的雨点砸在临时搭建的塑料棚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声。郭静把陶坯搬到棚下时,发现赵环正用CAd软件在平板电脑上画着什么。“在算雕塑的重心偏移量?”她凑过去看,却见屏幕上是用曲线工具勾勒的陶土流动轨迹,旁边标注着“雨水冲刷后的肌理模拟”。
“刚才那块陶土的螺旋角度,其实符合斐波那契数列。”赵环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一组金色的螺旋线,恰好与他手绘的陶土纹路重合。郭静忽然想起他送的那本《建筑中的光线诗学》,扉页上标注的天窗角度计算公式旁,他用铅笔描过一行小字:“美是隐藏的数学”。此刻雨丝斜斜穿过棚顶缝隙,在陶土堆上画出细密的平行线,倒像是为这句注解打了个生动的标点。
雨停时,夕阳把建筑骨架染成蜜糖色。他们合力将最后一块陶坯安放在基座上,那组临时雕塑终于显露出全貌:扭曲的素坯像凝固的浪涛,碎瓷片镶嵌的位置恰好对应着穹顶天窗的投影点,最底层的陶土被故意留出指印,每个凹痕里都积着雨水,倒映着上方未完工的钢构网格,像把整个建筑的灵魂都收进了泥土的褶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