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项目会议室的陶土装饰面板安装方案(第2页)
郭静忽然笑出声:“你记得我们在景德镇看的古窑吗?那些明代青花瓷的拼接缝,是用糯米灰浆混着瓷粉填的,既防水又透气。”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陶罐,倒出些米白色粉末,“我试了三个月,用糯米浆混陶土细粉,干燥后强度能达到m5砂浆标准,而且颜色和陶板几乎一致。”
赵环捏起一点粉末,指尖碾了碾。粉末细如尘埃,带着淡淡的米香,像把江南的春天揉碎在了里面。他忽然想起上周深夜,郭静在厨房煮糯米粥,说是要做“建筑实验”,当时他还笑她把陶艺坊搬进了厨房。原来那些咕嘟冒泡的白粥,早被她悄悄转化成了连接泥土与钢铁的秘密配方。
“施工队明天过来复核预埋件位置。”赵环在图纸上圈出几个坐标,“但陶板的安装顺序得按你的意思来。你说要‘像水流过石头’,具体怎么排?”
郭静站起身,走到墙边比划。夕阳把她的影子投在白墙上,像片舒展的陶泥。“从左到右,釉色要从浅黄过渡到深褐,就像从黎明到黄昏。”她指着陶板上的纹路,“而且每块板的冰裂纹走向得错开,不能平行——你设计的美术馆穹顶不也这样吗?星轨的弧度没有完全重复的。”
赵环看着她的侧脸。她谈论陶板时的神情,和他讲解结构力学时一模一样:眼里有光,指尖有方向,仿佛那些沉默的材料都在她掌心活了过来。他忽然伸手,从公文包里拿出个小本子,翻到某页推给她。那是他画的龙骨节点详图,旁边用铅笔写着几行小字:“建议陶板留2mm伸缩缝,允许±0.5mm误差——保留手工安装的呼吸感。”
郭静的指尖抚过那行字,忽然抬头看他。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外,晚霞正一点点沉下去,远处的塔吊吊着最后一缕金光。“赵环,”她轻声说,“你知道吗?建筑规范里的误差范围,在我这里是陶土和时间对话的空隙。”
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施工队的张工探进头:“赵工,预埋件的材料单签好了吗?”他看见桌上的陶板,愣了愣,“这就是郭老师做的样品?摸着比瓷砖温乎多了。”
郭静拿起一块陶板递过去:“陶土会呼吸,夏天吸潮气,冬天放热。”她指尖敲了敲板心,“这里面混了工地挖出来的老土,烧的时候特意留了几个小气孔——就像给墙面装了隐形的呼吸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工掂了掂陶板,又看了看赵环图纸上的龙骨参数,咂舌:“你们俩可真行,一个把铁架子算得比天平还准,一个把泥巴玩出了钢筋的脾气。” 赵环笑了笑,低头在材料单上签字。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他听见郭静在和张工说:“安装那天我得来盯着,每块板的角度差一度,光影就不一样了。”张工应着好,脚步声渐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