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08章 工地宿舍的陶土墙面隔音效果测试(第2页)

切割机的噪音恰在此时达到峰值。赵环看着她被震得微微颤动的睫毛,忽然想起上周在美术馆看的声学展——展品里有组数据说,人类对爱人声音的辨识阈值,能比背景噪音低15分贝。

“需要什么工具?”他伸手拿起那卷卷尺。

郭静眼睛亮起来:“你的直角尺借我用用,还有美工刀。哦对了,宿舍里有喷壶吗?陶土需要保持湿度才能塑形。”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集装箱里响起与工地噪音截然不同的声响。赵环用激光测距仪量出墙面精确尺寸时,郭静正在调制陶土混合物,指尖沾着灰褐色的泥浆,在硬纸板龙骨上划出深浅不一的沟壑。“这些凹槽能打乱声波反射路径。”她解释道,指甲缝里嵌着的陶土像枚枚微型勋章。

当第一块陶土被按压在纸板框架上时,赵环注意到她手腕的发力方式——与在陶轮上塑形时截然不同,捏陶时她的力道带着旋转的韵律,此刻却用掌根垂直施压,让泥土均匀地嵌进每道缝隙。“像给建筑做皮肤。”她忽然说,掌心的温度透过陶土传到手背,“你设计的美术馆穹顶要让光有轨迹,泥土也想记住力的方向。”

切割机的声音不知何时弱下去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未完成的墙面上,赵环扶着龙骨框架的手,与郭静抹陶土的手在光影里数次交错,每次相触都像声波在介质中传递能量。他忽然意识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即兴的建筑实验,而变量是彼此的呼吸频率。

傍晚六点零四分,最后一块陶土被拍实。墙面呈现出种未经打磨的粗粝质感,陶粒在表层形成星星点点的突起,像片凝固的星云。郭静用喷壶均匀地洒水,水珠落在陶土上,立刻被吸进去,留下深色的印记,又慢慢变浅,如同潮汐退去的沙滩。

“现在需要测试隔音效果。”赵环从工具箱里翻出个声级计,这是他用来监测施工噪音是否超标用的设备,“基准值是68分贝,来自东侧模板区。”

郭静却从包里掏出个小巧的蓝牙音箱:“用这个更准。我手机里存了白噪音音频,从20hz到20khz全频段覆盖。”她按下播放键,嘶嘶的白噪音立刻充满整个空间,声级计显示72分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人站到新砌的陶土墙两侧。赵环举着声级计贴近墙面,郭静在另一侧移动音箱位置,帆布裙扫过地面的水泥碎屑,发出细碎的声响。“现在是58分贝。”他报出数值时,听见墙那边传来她轻笑声,“降了14分贝,比预期好。” “等陶土干透还能再降3到5分贝。”郭静的声音隔着墙面传来,带着种奇特的温润质感,像被过滤掉杂质的溪水,“你那边能听清我说话吗?不用大声喊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