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16章 陶艺烧成的建筑智能化温控系统(第2页)

修复传感器的间隙,郭静煮了壶茶。粗陶茶杯在工作台上排成半圆,杯沿的釉色随光线角度变幻,像赵环电脑里模拟的不同时段日照光谱。“其实我一直想给窑炉装个智能系统。”她往茶杯里注热水时,陶土吸水的细微声响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就像你给建筑做的那种,能预设温度曲线,还能记录每次烧制的参数。”

赵环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调出建筑温控系统的界面。展厅的温度波动曲线与郭静笔记本上记录的釉料烧成曲线并置时,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弧度。“建筑的智能温控讲究稳定性,”他放大某段数据峰值,“但陶艺可能需要一点‘失控’?”

郭静忽然起身,从货架上取下只青瓷碗。碗底的开片纹路像极了他设计的老城区改造平面图上的街巷肌理。“你看这个,”她指着一道不规则的冰裂纹,“上次窑温突然降了五度,反而烧出了这种效果。就像……”

“就像台风天被吹歪的脚手架,反而让我发现了结构的冗余度。”赵环接过瓷碗,指尖抚过裂纹时的触感,和他触摸建筑裂缝的记忆重叠。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晨光正沿着工作室的天窗边缘爬升,在地面投下移动的光斑,像他给美术馆设计的光轨模拟动画。

他们蹲在重新启动的窑炉前,看观察窗里的温度数字缓慢跳动。郭静的肩膀偶尔碰到他的胳膊,每次接触都像两个不同频率的波达成共振。“其实智能系统也可以留个手动模式。”赵环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的温度曲线,“就像建筑的应急通道,给意外留条路。”

郭静的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圈,把他的话记在“智能窑炉构想”旁边。“你说,如果把建筑的Bim模型和窑炉的参数连起来会怎样?”她的笔尖戳了戳那个圈,“比如你的美术馆温度变化时,我的窑炉能自动记录对应的釉色效果?”

晨光漫过工作台时,赵环的手机收到设计院的邮件。新的幕墙材料检测报告里,陶瓷样本的耐热数据旁,他忽然想加上一行批注:“建议参考青釉烧成的临界温度。”郭静正对着电脑查智能温控模块的型号,侧脸的绒毛被阳光镀成金色,像他某次在工地看到的、被夕阳晒暖的砖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