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陶土在掌心的温度与图纸在桌面的重量的力学平衡
赵环的食指第三次叩击桌面时,终于意识到图纸边缘的折痕正在形成微小的波浪。台灯的光晕在A0图纸上投下建筑模型的阴影,像某种精密仪器的刻度盘,而郭静放在桌角的那只粗陶碗,正以肉眼难辨的角度反射着窗外的月光。 他伸手抚平图纸上的褶皱,指尖触到铅笔标注的承重墙轴线。这些用0.5mm自动铅笔勾勒的线条,每一笔都精确到毫米,却在接近右下角时忽然洇开一小团墨渍——那是上周郭静来工作室时,不小心打翻的钢笔留下的痕迹。此刻那团墨渍在灯光下泛着蓝黑色的光泽,像她陶轮上某次意外烧出的窑变。
"在看什么?"郭静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刚从陶窑边过来的烟火气。赵环转身时,正撞见她双手捧着的陶坯,土黄色的泥料在她掌心微微发烫,表面还留着指腹按压的弧形凹痕。
"在算这个悬挑结构的承重。"他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甲方坚持要在三层露台加一个玻璃花房,但原结构的抗风载系数..."
话没说完就被她掌心的温度打断。郭静忽然将捧着陶坯的手覆在他手背上,温热的泥料隔着布料烙上来,像某种缓慢渗透的电流。赵环的笔顿在半空,笔尖在图纸上点出个极小的墨点,恰好落在他标注的"应力集中区"旁。
"你看。"郭静轻轻抬了抬手腕,陶坯在她掌心微微转动,"泥土在三十七度时最听话,太凉会开裂,太热又会塌。"她的拇指摩挲着坯体侧面,那里有圈极淡的螺旋纹,"就像你画的这些线条,看着是死的数字,其实藏着呼吸呢。"
赵环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虎口处还沾着建筑模型的木屑,指甲缝里嵌着铅笔灰,这些属于理性世界的碎屑,此刻正与她掌心陶土的微粒发生着某种无声的交换。他忽然想起大学时读的《材料力学》课本里,有张关于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曲线图,此刻郭静指尖的压力透过陶坯传来,恰好形成相似的受力轨迹。
"上周你说,陶土在窑里的收缩率是百分之七。"他抽回手,在图纸上快速演算,"这个花房的钢结构伸缩缝,刚好需要预留七点二厘米的余量。"铅笔在纸上划出的弧线,竟与陶坯侧面的螺旋纹隐隐呼应。
郭静把陶坯放到窗台,转身时带起的风掀动了图纸边缘。她弯腰细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忽然伸手在某个数据旁画了个小小的波浪线:"这里的风荷载系数,要不要考虑春夏季的东南风?"她的指甲在纸页上留下浅淡的划痕,像她在陶土上做的记号,"就像烧窑时,总要留个观察孔看釉色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