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23章 陶土指纹与墨线刻度
赵环的铅笔在图纸上划出第三十七道辅助线时,郭静正对着陶轮上的泥坯皱眉。工作室的晨光斜斜切过两人之间的空间,将他衬衫袖口的卷尺刻度与她围裙上的陶土印渍,在地面投下交错的影子,像两组正在对话的密码。 一、毫米级的争执
“误差不能超过三毫米。”赵环将建筑模型推到郭静面前,亚克力板切割出的锐角泛着冷光。模型的公共区域预留了陶艺装置的位置,他用红笔在边缘标注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尺寸,“甲方要求结构与艺术装置的衔接必须严丝合缝。”
郭静的指尖在模型边缘轻轻摩挲,指甲缝里还嵌着前夜揉泥时留下的土黄色。“泥土有呼吸感,”她忽然抓起一团备用陶土,在掌心搓出个不规则球体,“就像你设计的老城区改造项目,故意保留的墙皮剥落痕迹——完美的误差才是生命力。”
陶土球体滚落在图纸上,压垮了赵环精心绘制的等高线。他盯着那团泥在纸上洇出的模糊边缘,突然想起上周在她工作室看到的场景:她戴着防尘面罩,陶轮高速旋转时,飞溅的泥点在白墙上形成的星状痕迹,竟与他电脑里模拟的星空投影有惊人的相似。
“至少要给我一个误差范围。”他妥协般地拿出计算器,却被郭静按住手背。她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混着陶土特有的微凉湿气,像春雨落在刚浇筑的混凝土上。
“就像你测量不出吻的力度。”她笑着抽走他的计算器,在模型预留区放上自己烧制的小陶片,那些故意保留的指痕恰好填补了亚克力板的直角,“你看,泥土比图纸更懂空间的呼吸。”
二、指纹拓印的温度
深夜的书房飘着松节油的味道。郭静在赵环的设计稿背面拓印指纹,陶土在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圈纹,像她给每件作品盖的隐秘印章。他趴在旁边改图,钢笔尖悬在距纸面两毫米处,看那些指纹如何温柔地侵占着他的理性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