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225章 石膏模型里的手工弧度(第2页)
“这不符合精确性原则。”他嘴上反驳,却放下了美工刀。阳光移到郭静的手腕上,她袖口沾着的陶土粉末在光尘里浮沉,像他电脑里永远计算不出的气流轨迹。
暮色漫进工作室时,模型的墙面已被他们改得面目全非。赵环用3d打印笔补全了断裂的直角,郭静则趁他调试打印机参数的间隙,往石膏缝隙里塞进细小的陶土颗粒。当最后一缕光掠过模型顶端的穹顶,赵环忽然发现,那些被手工捏出的弧度正在暮色里连成流畅的曲线,像他某次在卫星云图上见过的台风眼——看似不规则的轮廓里,藏着自然最精密的平衡。
深夜的厨房飘着石膏粉混合陶土的气息。郭静把冷却的石膏碎末倒进花盆,赵环则对着电脑校准模型数据。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忽然被一只沾着泥土的手挡住。
“别算啦。”郭静拉他走到阳台,指着楼下车灯划出的光轨,“你看那些车,导航说要走直线,可司机总会绕开井盖,避开积水,最后走出的路,才是最适合此刻的路。”
赵环低头看着她掌心的泥垢,忽然想起大学时教授说的“建筑的偶然性”。那时他只沉迷于参数化设计的完美,此刻却觉得郭静指尖的温度,正透过那些泥垢渗进他的皮肤——像石膏模型里那些手工弧度,用不完美的方式,接住了彼此生命里的光。
凌晨三点,赵环在CAd软件里输入新的参数。他把郭静捏出的弧度转化为数学公式,却在小数点后第三位故意留下随机数。保存文件时,他看见屏幕反射出卧室的方向,郭静正在陶轮前转动什么,轮盘的光晕与他设计图上的星轨曲线,在黑暗里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