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帝师的试探,危险临近(第3页)
萧衍知道他向来不轻易如此,便抬手示意:“帝师但说无妨。”
顾清泉叹息一声,仿佛忧国忧民般:“臣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光芒有所动摇,且近来宫中似有不详之气弥漫……臣听闻,昨日夜里,棠梨宫竟有刺客潜入,幸得皇贵妃娘娘吉人天相,才未酿成大祸。此事……非同寻常。臣担忧,是否是皇贵妃娘娘……”
他没有直接说出“妖邪”二字,而是欲言又止,刻意营造出一种“担忧”的氛围。他知道皇帝多疑,且近来身体不适,本就容易猜忌。
萧衍闻言,眉头紧锁。昨日刺客一事,沈清欢处理得十分妥当,并没有大肆宣扬,只上报了有宵小潜入,已被击退。如今被帝师当着百官的面提及,心中不免多了一丝疑虑。
“刺客?为何刺客会直奔棠梨宫?她那异于常人的能力……莫非真引来了什么不祥之物?帝师所言,天象异变,妖星入宫……难道真与她有关?不,她屡次助我,北境之功,甚至解了朕的燃眉之急。但她身上的确有太多秘密,深不可测……” 皇帝的心声复杂而矛盾。他对沈清欢的能力既依赖又恐惧。
沈清欢站在后宫嫔妃之列,感知到帝师的心声和皇帝的犹疑。她知道,这是帝师最为狠毒的一招——在皇帝心中种下“不祥”的种子,利用封建迷信来打击她。
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等皇帝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她时,她微微抬头,目光坦荡而坚定地与皇帝对视。她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懦,只有一如既往的从容与信任。
她没有开口,却通过玉镯将一
股微弱而坚定的情绪传递给皇帝:“臣妾问心无愧,所做一切,皆为陛下,为大梁。若陛下心生疑虑,臣妾愿意承受一切。但臣妾相信,陛下是明君,自有判断。那些流言蜚语,不过是宵小之辈扰乱视听罢了。”
这股无声的传递,如同一股清流,瞬间冲刷掉了皇帝心中的阴霾。他看到了沈清欢眼中的真诚,也感受到了她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担当。他想起沈清欢在北境战事中的“预警”,想起她为自己解决隐疾所做的一切,甚至她协助他清除朝中奸佞。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梁,为了他这个皇帝。
“她问心无愧。那些流言蜚语,确实是有人在背后操控。帝师……他言语之间,似乎对她颇多不满。一个女子,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如此地步,引人嫉妒是必然的。她能力非凡,但她确实为大梁立下了汗马功劳,解了朕的燃眉之急。朕不能被这些流言所蛊惑,更不能寒了她的心。” 萧衍的心声坚定下来。
他轻咳一声,目光扫过顾清泉,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帝师多虑了。棠梨宫遇刺,不过是些宵小作祟。皇贵妃深居简出,又一心为国为民,何来妖邪之说?天象异变,不过是寻常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帝师当多思朝政,勿要被民间谣言所惑。”
皇帝此言一出,百官震惊。显然,皇帝对沈清欢的信任,远超他们的想象。顾清泉脸色微僵,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维护沈清欢,直接将他的“进谏”给驳了回去。
“她……她究竟做了什么?为何陛下对她如此深信不疑?这不合常理!她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变数,必须,必须将她彻底拔除!” 顾清泉的心声中,杀意比之前更加浓烈。他知道,寻常手段已经无法动摇沈清欢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沈清欢感受到顾清泉那份不加掩饰的杀意,心中凛然。她知道,帝师的试探已经结束,真正的危险,才刚刚拉开序幕。那个“万古盟”,她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父亲的死,玉魄的秘密,以及这个庞大而古老的组织……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阴谋。
她抬头,目光越过重重殿宇,仿佛穿透了虚空,望向了那隐藏在京城深处,不为人知的黑暗。她手中的玉镯,散发着更加纯粹的光芒,仿佛在告诉她,她已经准备好了,去迎接更强大的敌人,去揭开那些被尘封千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