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上进的安亲王 作品

第72章 月考(第2页)

收到他送来的书籍,他的上司礼部侍郎孙大人还调侃了两句:“王主事,想不到你还真的写成了,我一定让我家孙儿好好拜读。”

王林拱手谦让了几句,就告退出来。

其它拿到书籍的同僚们也都神情各异,有那真心觉得这书很得用的,就会笑着恭喜几句。

有那妒忌看不上的,也会私底下嘀咕几句,一个小小的县试,也值得出书指导。

他旁边听到这句话的人就冷笑着问他:“大人你既然如此看不上,想必你家的儿郎都顺利的通过了县试,请问如今在备考什么?”

这人面上讪讪,不再说话,他家子弟没有一个能够通过县试的。

旁边的人都不再搭理他,都各自拿着书开始细读。

别说,这细读之后,发现这书中还真的有些东西。若是那要参加县试的学童们认真的读过,还真的会对县试有所了解,还有那些习题,都是很有些意思的角度。

看起来王大人还真的是仔细研究过县试。听说他家孙儿今年过了县试和府试,人家还真的是有真才实学。

几位大人都决定把这两本书拿回家,给家中的孩儿们看一看,万一要是有用,他们还真的感谢王大人。

王林这边是一片和乐融融。

王信此时确实凄风苦雨,周夫子出题的角度也太刁钻了些。

他的论述题,也就是策问题要求他们说一说君为贵,民为贵?是君贵民轻,还是君轻民贵?

这道题实在是让王信有些难以下笔。若是在现代社会,他肯定会说君轻民贵。

可是这可是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他若是这样写,估计他肯定就会和科考无缘了。

就算是魏征曾经面对皇上也曾经这样说,君轻民贵。

可是那时他已经能够和皇上直接对话了,人家的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到达那个地步,君臣相合,他那样说自然是青史留名,明君贤臣,乃是历史佳话。

可是如今他还在奋斗的阶段,没有主考官会取中那些大放厥词的考生,他们也怕会惹火上身。

看来这道题,他还是要采用中庸的方法来写。君重民亦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为这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