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饼饼2 作品

第321章 回往云启学院 (第2页)

陈大憨最近迷上了棋阁的棋谱,总抱着本《云启棋经》蹲在凡仙堂门口,说是“能悟种地的章法”。他把试验田的地块画成棋盘,东边种醉仙果,西边种忘忧草,南边种晨露蕊,北边种道心草,中间留块空地种团圆果,说“这叫五行相生,准能高产”。

这天,琴阁的阁主秦婉带着弟子来村里采风,她的琴弦能引动灵气,奏起《丰年曲》时,试验田的灵植竟跟着节奏摇曳,结出的果实比平时饱满三分。秦婉笑着说:“看来不止笔墨能入道,琴声也能当肥料。”

书阁的阁主文渊则带来了新制的“凡仙笔”,笔杆用陈家坳的老槐木做的,笔尖缠着林溪培育的“灵须草”,写出来的字能直接印在土地上,化作简易的生长符咒。他给李翠花写了张“生长符”,贴在枯萎的菜苗上,苗儿竟立刻挺直了腰杆。

画阁的阁主丹青更绝,他画的灵植图能显化实物,画朵云就飘来片雨云,画只鸟就有雀儿落在枝头。他给凡仙堂画了幅《五谷丰登图》,挂在墙上,图里的粮食竟会随着季节变换,村民们都说“比看天吃饭准多了”。

棋阁的阁主石不语最是沉默,却在晒谷场的丰登阵旁摆了副石棋,黑白棋子竟是用息壤和星尘砂做的,落子间能微调阵法,让灵气分布更均匀。陈大憨跟他下了三盘棋,输了三盘,却摸着后脑勺笑:“我懂了!种地跟下棋一样,不能只想着抢地盘,得让每颗种子都有地方长!”

凡仙堂的新章程,就在这琴棋书画、农桑药器的交融里慢慢成形——没有严苛的戒律,只有一句“好好活着,好好生长”,刻在陈老实凿的石碑背面,风吹雨打,愈发清晰。

苏明远最近总往陈家坳跑,不是为了李翠花的团圆果,而是盯上了陈老实的丰登阵。丹阁新炼的“凡仙丹”虽好,却总缺股“活气”,他琢磨着,是不是该把丹炉搬到晒谷场,借丰登阵的土气试试。

“多灵你看,”苏明远蹲在丹炉前,用银簪挑起一点药渣,“这忘忧草炼得太‘死’了,药性是够了,却没了草木的生机,凡仙境修士吃了,总觉得差点意思。”

陈多灵指尖的元初之火裹住药渣,火光照出药渣里的细微纹路——确实如苏明远所说,灵气凝而不化,像块捂在怀里的冰,少了点流动的暖。他想起李翠花说的“种地得顺节气”,笑道:“不如试试‘土法炼丹’?把丹炉埋在丰登阵的阵眼里,让息壤的气顺着炉底钻进去。”

苏明远眼睛一亮,立刻让弟子们把丹炉搬到晒谷场。陈老实指挥着众人挖坑,厚土灵相运转间,坑底的泥土自动铺成层细密的土垫,刚好托住炉脚。林溪则在炉边种了圈忘忧草,说“让草气顺着炉缝往里钻”。

第一炉“土法丹”开炼时,全村人都来看热闹。苏明远掌火,用的不再是丹阁的灵火,而是陈家坳的柴火,火苗舔着炉底,发出“噼啪”的响;李翠花站在炉边,生之灵相化作淡淡的绿雾,笼罩着药草;陈老实则时不时往炉底添把息壤粉末,丰登阵的土纹随着他的动作亮起,与炉身的丹纹交相辉映。

三天后开炉时,丹香漫过了半个村子,连琴阁的琴弦都跟着震颤。炉里躺着的丹药,表面不再是冰冷的光泽,而是泛着泥土般的温润,拿在手里,竟能感觉到轻微的“心跳”——那是息壤与草木的生机,被炼进了丹药里。

“成了!”苏明远捧着丹药,手都在抖,“你看这丹纹,会动!像田里的禾苗在长!”

王丫跑过来,伸手要摸丹药,丹药竟轻轻一跳,落在她手心里。小姑娘咯咯直笑:“它在跟我玩呢!”

这炉“土法凡仙丹”,后来成了云启学院的“招牌药”,凡仙境修士吃了,不仅能稳固境界,还能更贴合大地灵气。苏明远特意在丹阁辟了块“土炉区”,埋了七八个陶炉,全用陈家坳的泥土封炉,炉边种满了林家的灵植,成了学院一景。

林秀山见丹阁借了土气,也来了灵感,拉着陈老实去灵植圃:“你把厚土灵相教给我家弟子,我把灵植催生术教给你家婆娘,咱试试让息壤长出的灵植带点丹性?”

于是陈家坳的试验田里,出现了能当丹药吃的青菜,能泡茶的稻谷,还有结着“迷你丹果”的藤蔓。李翠花摘了把“丹叶菜”,炒给村民们吃,吃着吃着,有个常年咳嗽的老汉突然觉得胸口通畅了,惊得他直拍大腿:“这哪是菜?这是仙丹啊!”

陈多灵站在田埂上,看着苏明远和陈老实蹲在丹炉边研究土垫厚度,林秀山和李翠花讨论着灵植嫁接,忽然明白五大家族的融合,从不是谁吞并谁,而是像这土与丹、草与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熬出一锅属于云启学院的“百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