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觅 作品

80. 「夜半私语」

五更天,乳母战战兢兢地来接孩子,却见皇帝已经给太子换好了尿布。

那双向来执剑杀伐的手,此刻正笨拙地系着襁褓带子,浸过血的虎口处,还沾着一点婴儿吐的奶渍。

“陛下恕罪,还是让奴婢…”

阎涣将睡着的孩子轻轻放进摇篮,轻声道:

“不必,朕已经学会了,可以自己来。”

转身时玄色龙袍下摆扫过案头,他浑不在意地拾起奏折,摆了摆手,乳母又有些发抖地退下了。

烛火中,夏朝开国皇帝不敢懈怠地读着摞如山高的奏折和书信,时不时地扭头逗一逗小儿,每隔半个时辰还会起身抱着他哄一哄。

白日里,只要无事,就会有人看见陛下亲自抱着太子,在宫中的各处地方赏花晒太阳。御花园的每一朵花开在哪里,太子或许不记得,陛下定然早便烂熟于心了。

夜间,那些给孩子听的故事、话本子,陛下竟亲自抽空讲给太子听,除却乳母喂奶外,陛下鲜少会将太子交给别人,始终亲力亲为。

小太监小宫女们不解,堂堂天子,竟和那民间的男子一般养孩子,有人羡慕、有人鄙夷,阎涣从不解释,更不生气。

直到后来,一本《明月传》在夏朝横空出世,一时间,上至各国皇室,下到各地百姓,几乎人手一本,无人不知。

由此,天下间几乎所有人都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夏朝开国帝后,也就是崔姣姣和阎涣的故事。

定州疫情、司州贪腐、报仇之路、自保之举…有关于这位早逝皇后的一切,终于被千家万户记了下来。一时间,阎涣亲自抚养幼子、细心教导的事一并传出,立即成了天下间的佳话,更是让人深感可怜。

一路走来,那么多的明枪暗箭都躲了过来,柳暗花明之时,一路陪他走来的人却不见了。

最残忍的是,她还留下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

当朝堂之上,官员执着笏板将民间称颂帝后同心、皇后果敢、陛下亲自育儿实乃深情等诸多赞美之词告知于阎涣后,龙椅上的天子,却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陛下此举属实助长了我朝威望,陛下英明!”

阎涣听了此话,只是淡淡道:

“朕写下《明月传》,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得民心。”

此话一出,在场百官又一次提心吊胆起来,生怕触了陛下的逆鳞,可阎涣似乎没有发怒的意思,只是叹气般接了句:

“朕答应过皇后,若有一日我大业已成,必会让那些有功于百姓的女子,和其他立功的男子一样,青史留名。”

“朕不知道史官会怎么写她,但无非就是一句‘元珍皇后崔氏’,朕不喜欢这样。姣姣她聪慧过人、勇敢坚毅,绝不输于男子,朕要为她修书典、立宗祠、载史册,让全天下的百姓,乃至后世之人,都记住她的名字。”

“她是崔瓷,而非谁的妻子。”

此后,再无人敢多嘴,更无人敢谏言立后纳妃之事。不过阎涣极少提起崔姣姣,只是独自一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走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夏朝自开国后,帝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从未有一日懈怠,只是不知怎地,一向打仗惯了且数次死里逃生的阎涣,身体却每况愈下,时不时的便要喝药调理。

一晃,春过秋来冬至,一年过去,一年又到来。

阎涣沉默了许多,除了处理政务便是带阎槐读书识字,每岁挑出忙里偷闲的两个月,带着阎槐到怀朔处见见祖母和叔父。

日子一天天流逝,似乎一切都一成不变,又是梦中惊醒,阎涣下意识地向侧边抱去,却只扑到一团空气。

转身掀起的风引得纱幔浮动一瞬,此外,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