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战列舰 作品

第55章 “兵家”断档(第2页)

  武飞连忙写了多封信件,进一步通过武家在朝中的关系了解这一战情况,试图还原。

  最终在各种细节消息传来后,武飞以专业严谨态度推测出后军大仓被那位国泰将领攻陷时的全貌:陆郡的那一路大军在后方粮仓被突袭当天,后军和中军之间半日一报的常例中断了。

  随后那个国泰的将军应该是趁着夜色用大爻的盔甲骗开了关卡,夺下了这个大仓。

  武飞:这样的低级错误,作为将门子弟是不应该犯的啊——咄咄怪事。

  但是武飞嘀咕“咄咄怪事”时,心理上也出现警惕,那就是“自己上会怎么样”,毕竟不考不知道,一考一个不吱声。

  …回顾自己水平…

  28年的出关,自己在兵家体系上才初步搞清楚万人级别以上多个营地之间部署,才学会把营地扎好,各军之间通报联系,至于总战线指挥,怎么缜密地连营数十里,锁死对方,不让对方穿插奏效。这些还得学。

  于是乎,武飞拿着南疆堪舆图,已经在筹备下一轮出关要备考的东西。

  这兵家排兵布阵所需要的“经验值”还得从南疆这个菜鸡头上薅。

  …试卷正在快速打印中,五个学分大题,已经就绪…

  北方的大营中,赵诚正在钻研面前那三尺见宽的绢布地图。

  尽管已经入手三个月,他仍然对这张绢布上的地图相当感兴趣。他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活灵活现的山川版图全貌。

  赵诚一有空余的兵力,就让麾下的骑兵去周围的山川中丈量,然后他在笔画地图上添加几笔。现在这张绢布地图比一开始要详尽多了,其地图上山川上,有穿行的野猪和狍子,河流中有蛟类,鱼鳖。

  陆郡大战后,国泰军上下无不对这位新任的大将军拜服。

  在众将领问到其为什么能算准大爻的陆郡大军调度会出现致命失误,让粮仓防御空虚时。

  赵诚:“胜负之数,或决定于战场,或决定于朝堂。尔等或许对战场上的胜负了若指掌,但未算敌国将相不和。“

  …大国对小国国战突然拉了,往往是内部问题…

  正如赵诚所算,此时大爻陆郡大败,丧师的将军爵位被削,但朝堂的衮衮诸公反过来会遮掩问题。

  例如新任命的大司马则认为此战中也有亮点,那就是去前线督战的周王殿下在此战中临危不乱,快速整肃了大爻兵马,为大局压住了一枚定海神针。然而这枚“定海神针”随后被调回了爻京。

  这位周王殿下是戍帝的第三子,自渤王谋反后,他就是现如今储君唯一的人选。也是现在朝堂上诸多大臣愿意辅佐的对象。

  奈何周王虽然聪慧熟读经义,却有那么一份文弱,故在戍天历二十八年,朝廷十位保官共举周王去北疆督战。——这一督战,就督战出这种“大败中定海神针”的功劳出来。

  而这就是王朝中后期,统治阶层为什么那么倾向于愚民的原因。因为啊,只有愚民,他们才能通过信息差保持优势,但凡是读过一点书,能够完成对信息差推演的寒门,都会觉得,上面有些人啊,没啥本事!

  赵诚就是如此,此战之前他就对敌我双方那些重要职位上人的本事,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账目。

  在营中,赵诚面对众将疑惑,熬不过他们真的想要一个“兵书”能给的解释。

  赵诚只能之乎者也:兵法云,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赵诚用这句话来解释自己之所以胜利,不带一丝一毫的自诩,而是很沉重的讲述:“有的人读了兵书,但是到头来依旧是明知故犯。”

  仿佛是自己,嗯,自己的师承,熟悉的敌人犯下了此等错误,以至于刻骨铭心。

  …“智勇”都是有故事的人,现在回到清澈的课堂上…

  雍鸡关中,武飞连续七天都没睡着觉,每天起来复盘都觉得有全新情况。

  陆郡的大败让武飞(宣冲)感觉到忧虑的是,陆郡的兵家将门子弟仿佛一夜之间失去章法,宛如回归到小学生水平的状态。

  多年做题经验告诉宣冲,当自己觉得自己能做对的题目,别人都做不了时,那么一定是自己忽略了题目中某些条件。

  宣冲发挥了钻牛角尖精神,终于在战局结束后一个月后找到了这个条件关键,那就是大爻政局要素,即现阶段大爻太子周王。

  武飞落后一周后总算跟上了节奏。

  武飞从一大堆朝廷邸报中找出了线索,在数年前,武撼峦还在山里面剿灭蛇人时,大爻朝堂上就是有储君之争的。即渤王和周王之间的夺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