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先天功

“贫道观察你,已有好些时日了。-秒/章′节^小~说-网? ,无`错*内+容_”马钰的目光扫过鹿清笃案头堆积如山的典籍和那本写满密密麻麻心得的册子,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不得不说,清笃,你与教中其他弟子,确是大不相同。”

他缓步上,随手拿起鹿清笃那本记录着各种经典解读与感悟的册子,轻轻翻阅起来。越看,他眼中的光芒越是明亮,时而点头,时而沉吟。

“教中弟子,若被罚入经楼抄经读书,纵使不敢心生怨怼,也多半是敷衍了事,心浮气躁,只盼早日刑满。”

马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却能摒弃外缘,真正沉下心来,体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于三教典籍皆能有所涉猎,且见解独到,发前人所未发……难得!实属难得!”

他抬起头,看向鹿清笃的目光已不仅是赞赏,更带着一种发现璞玉般的欣喜。

作为掌教,他深知全真教虽为武林泰斗,但门中重武轻道、江湖气日盛的倾向,一直是他心中的隐忧。如今见到一个真正醉心于大道、心性质朴沉静的苗子,如何能不喜?

“来,”马钰将册子轻轻放回案上,也不待鹿清笃回应,竟直接撩起道袍下摆,就在地板上盘膝坐了下来,姿态自然随意。

“今日得闲,你我且坐而论道一番,如何?”

鹿清笃先是一愣,连忙也学着马钰的样子,在对面恭敬坐下。

起初,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掌教师祖,他难免紧张,言语有些拘谨。¢1\9·9\t/x?t,.·c·o,m^但马钰性情冲和,循循善诱,所谈皆是大道根本,很快就让鹿清笃放松下来。

两人从《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谈到《庄子》的“坐忘”、“心斋”;从《周易》的阴阳变易,探讨到《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由王重阳祖师的“三教合一”思想,引申至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鹿清笃虽年轻,但得益于前世的信息爆炸和今生沉心经典的积累,加上那份因“躺平”而获得的独特视角,竟常常能提出一些让马钰也为之耳目一新、甚至拍案叫绝的见解。

而马钰数十年的修行体悟、对道典的精深理解和点拨,更是如同指路明灯,往往三言两语,便让鹿清笃有拨云见日、醍醐灌顶之感!

时光在思想的交流中飞快流逝。如此论道,竟成了两人每日的功课。

这一日,一番酣畅淋漓的论道之后,马钰脸上带着满足而平和的笑意,看着眼前这位越发显得神清气朗、道韵内蕴的徒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