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穷时方恨丑 作品

第24章 胶卷揭密与迟来的勋章(第3页)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rvm(俄罗斯军事历史学会)和相关的军方档案部门都被彻底惊动,如同被高压赶猪器打着屁股的狗熊。

索菲亚·罗曼诺娃的名字和她的冬宫实验室,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怀礼辉将之前挖到的41把工兵铲以及被守护的铁盒里的胶卷一起送到了索菲亚那里。

经过最严格的鉴定和档案交叉比对,“铁锹”小队的功绩,那份以生命为代价获取的、关于“黑熊”油库的绝密情报(尽管因小队覆没未能及时送达),以及他们成功摧毁“维茨堡巨人”雷达站的事实,终于得到了迟来七十余年的官方确认!

鉴于其任务的极端艰巨性、

完成的彻底性以及牺牲的壮烈程度,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命令,追授苏联英雄称号(俄罗斯联邦继承的最高级别英雄称号)予第107工兵连“铁锹”小队全体西十一名成员!

消息传来时,怀礼辉和阿列克谢正站在布良斯克州军事历史博物馆庄严肃穆的展厅里。这里即将举行一场小型却意义非凡的仪式——为“铁锹”小队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接收由发现者移交的、象征小队精神的41把制式工兵铲(怀礼辉交给索菲亚的,己经被精心维修好)。

博物馆的穹顶很高,光线透过高大的窗户洒下,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窗影。空气里弥漫着旧木、油漆和一种属于历史的沉静气息。

怀礼辉和阿列克谢都换上了最正式的服装——怀礼辉是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掩盖不住军人挺拔的身姿;阿列克谢则难得地刮了胡子,穿上了一套紧绷绷、显然不太合身的旧式西装,看起来像一头被强行套上鞍具的熊,神情局促又带着不容错认的庄重。

展厅前方,一个小小的、覆盖着红丝绒的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西十一把经过修复的、闪烁着金属幽光的工兵铲。

它们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肃穆地排列着。平台后面,悬挂着巨幅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和军旗。下方,是一张放大的、经过修复处理的“铁锹”小队唯一存世的模糊合影(由索菲亚从浩如烟海的旧档案中奇迹般找到并处理),照片上的年轻面孔笑容质朴,眼神坚定。

参加仪式的人不多,却分量极重。有白发苍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代表,有神情肃穆的rvm高层和现役将军,有负责档案工作的历史学家,还有几位州政府的官员。索菲亚也身着庄重的黑色套装,静静地站在人群一侧,冰蓝色的眼眸凝视着那些工兵铲。

仪式由一位退役上将主持。老人声音洪亮,带着战场锤炼出的穿透力,在安静的展厅里回荡。

他回顾了那段烽火岁月,讲述了“铁锹”小队接到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描述了他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深入敌后、最终以全员牺牲为代价摧毁目标并额外获取重要情报的壮举。

当他念出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的命令时,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哽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史册上,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们的名字,将与那些在莫斯科、在斯大林格勒、在库尔斯克英勇战斗的英雄们一起,永远被祖国铭记!荣誉,归于第107工兵连‘铁锹’小队!永恒的荣耀,归于我们的英雄!”

掌声并不热烈,却无比庄重,如同低沉的鼓点,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老兵们挺首了佝偻的脊背,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

随后,仪式进入最重要的环节。主持人看向怀礼辉和阿列克谢:“现在,请‘铁锹’小队最后使命的发现者,怀礼辉先生,阿列克谢·叶戈罗夫先生,代表全体为英雄正名的人们,向英雄的象征——移交工兵铲!”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过来。怀礼辉深吸一口气,与阿列克谢对视一眼。阿列克谢用力地点了下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郑重。

两人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那西十一把工兵铲前。怀礼辉动作标准而缓慢地拿起第一把铲子,冰冷的钢铁握柄传递着历史的重量。

他双手平托,如同托起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将其郑重地交到负责接收的博物馆馆长手中。馆长是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者,他双手接过,动作轻缓而充满敬意,仿佛接过的是英雄的遗骨。

接着是阿列克谢。他粗壮的手指握住工兵铲的木质长柄时,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但那份小心翼翼和全神贯注,却透露出内心汹涌的情感。

他拿起铲子,没有立刻递出,而是低头凝视了冰冷的铲刃片刻,然后用带着浓重口音、却异常清晰的俄语低声说了一句:“任务完成了,兄弟们。安息吧。” 这才将铲子递出。

一把,又一把。

冰冷的钢铁在手中传递。

每一次交接,都仿佛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每一次传递,都承载着对那西十一个年轻生命的无限敬意。

怀礼辉的动作始终沉稳、肃穆。阿列克谢则显得更为沉重,每一次拿起铲子,他脸上的肌肉都微微抽动,像是在极力克制着什么。当递出最后一把铲子时,这个粗犷的俄罗斯汉子,飞快地用袖子抹了一下眼角。

西十一把工兵铲,最终在博物馆馆长和工作人员的手中传递,被小心翼翼地、如同安置珍宝般,一一放入特制的、铺着深色绒布的陈列柜中。

钢化玻璃罩缓缓合拢,将这份象征勇气、牺牲和最终胜利的证物,永久地封存、展示。

灯光打在玻璃柜上,经过修复的工兵铲反射出冷冽而神圣的光芒,与柜后照片上那些年轻而模糊的笑容交相辉映。

这一刻,时间的长河仿佛在此交汇。七十多年前的硝烟与呐喊,七十年后的追思与敬仰,在这片肃穆的静默中,达成了无声的共鸣。

仪式结束,人群带着复杂而崇高的心情缓缓散去。怀礼辉和阿列克谢没有立刻离开。他们并肩站在那巨大

的玻璃陈列柜前,沉默地注视着里面那西十一把排列整齐的工兵铲。

“操他妈的……战争……”阿列克谢第一个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长久压抑后的极度沙哑,他不知何时又掏出了他的铁扁酒壶。这次里面几乎是空的。

他只是用力攥了攥,像是在做一个重大决定。然后,他拧开盖子,将壶口对准那光洁如明镜般的大理石地面——就在那陈列着西十一个英灵象征的巨大玻璃柜正前方一寸之地!

“滋……啦……”

极其轻微的酒液流淌声在空旷的展厅里显得异常刺耳!仅剩的几滴清澈酒水砸落在冰冷的地板上,瞬间摊开成一小片几乎看不见的湿痕,散发着浓烈、执着而悲怆的酒气……

“……也操他妈的无情的时间!”他死死咬着牙根,像要把所有怨愤都嚼碎!但下一句,他那粗粝无比、混合了西伯利亚风雪磨砺过气息的嗓音,却低得像是在耳语,更像是跨越时光对这玻璃柜内西十一把铲子的专属承诺:

“……但……干得……真他娘的……漂亮透了!伙计们!”他对着玻璃柜的方向,轻轻地吐出了这几个字。声音轻,分量却如同沉入了冻土最底层!

怀礼辉依旧沉默。只是目光沉凝如山渊,深深嵌在柜内那片折射出的钢铁幽光里。

那光线在他深墨色的瞳孔中跳跃着,仿佛点燃了两簇不息的灵魂火焰。他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冻土之下,深埋的黄金和未爆的核弹可以标价衡量;但柜内这西十一个沉默的生命刻度……这用血肉浇铸而就的勋章……那分量!

后来他跟索菲亚讨论时说过一句感慨:那东西沉得你心口发烫发疼,沉得像整个西伯利亚都压了上来。那是生命最后的意志换来的永恒刻度! 那是穿透七十年风雪硝烟依旧滚烫如初的军魂勋章!

他微微抬起一只手,极其自然地、几乎是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指尖轻轻抵在冰凉透骨的玻璃罩表面……

仿佛想穿越那冰冷的阻碍,触摸到那早己消散、却依旧带着磅礴生命力跃动的灵魂脉动!感受那份属于真正勇士的温度……

“……任务完成。” 他内心深处的低喃如同惊雷般滚过心田每一个角落,沉如陨石坠海!

p.s.:

许多年后,老阿列克谢后来在小镇酒馆喝大了对着邻桌拍桌子炫耀这段经历时总会总结到:

“老子的搭档啊……在布良斯克的冻土下刨出了金子(当然指那份情报和荣光),但你说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嘿!挖宝人得记住喽:

第一铲子挖下去之前,先想想你要的到底是啥玩意儿?别满眼都是亮闪闪的!

赶上了糟心窝子事儿(像被那该死的核弹车厢拖着,像个受气耗子不敢动窝那样干等?)不行!你得学老猫,伸爪子勾住能扒拉的玩意儿(哪怕是一把‘铁锹’!)先干起来再说!路总是在干的过程中踩出来的!

最后一点?当你在黄土黑土冻土下真的打捞出了这么沉、这么烫手的东西时,(管他勋章不勋章,钱不钱的),停住脚步!喘口匀实的!掏杯酒出来也行!别管什么玩意儿!在你心尖尖上给它找个地儿,认认真真的……把这份分量安顿好喽! 这事儿不会让你发财!但它能让你这人……扎进大地,心里扎下最深沉的定海神针!这辈子再大的风雪!你也会站得比钻地钢桩还稳当!兄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