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合葬坑(第2页)
这是一片位于科洛季亚兹尼峡谷西南翼、距离那趟“莱茵黄金”专列最终封存洞穴约18公里的隐秘森林盆地。
“寂静岭”——这个充满肃杀的临时命名,来自一个当地老猎人的口述:那地方,几十年来,连最凶悍的野猪和饿狼都不敢靠近,夜里常常能听见怪声,像是人压住嗓子的呜咽 。/s′i,l,u/x-s¨w..-o\r_g\
当车队在“寂静岭”边缘一处背风的小小高坡上建立前进营地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死寂感便攫住了所有人。
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连鸟鸣虫叫都消失了,只有风刮过松林发出的呜咽,如同某种宏大悲歌的遥远和声 。
怀礼辉和李宏再次并肩踏入了这片充满禁忌感的区域。
这次他们背负的装备异常沉重:“深渊凝视者4”脉冲磁力探测器(怀礼辉手持)、超大功率地面穿透深部扫描阵列(拖在怀礼辉身后的小推车上)、李宏操作的多波段复合成像超视距高频信号分析仪(装在“雪鸮”后部平台上)。
怀礼辉的精神高度集中,每一次将探测器的巨大线圈压向地面,他都在精确地将探测器输出的那足以干扰附近所有民用设备的强大电磁脉冲噪音作为掩护,同时将精神丝线如涓涓细流,精准地渗入脚下冰冷的土地,向深处延展、扫描 。
森林的地层充满了战争留下的破碎信号:
扭曲的弹片、破裂的钢盔、锈蚀的弹箱……如同喧嚣无序的干扰音符。但怀礼辉的精神感知如同最缜密的筛子,强行过滤着这些表层噪音,搜寻着最深层可能存在的、代表着另一种终结的“寂静信号”——
集体掩埋的金属信号缺失区?某种特殊土壤结构的异常?
时间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对环境“聆听”中流逝。
夕阳将扭曲的树影拉长,如同无数指爪伸向灰霾的天空。
怀礼辉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那是精神力持续高强度运转的代价。
李宏的仪器屏幕上数据疯狂滚动,却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能指向核心目标的“尖峰”。
“尝试切换至低频-超长脉冲模式。”李宏的声音低沉冷静,迅速在控制台输入一组复杂的参数。
“覆盖半径扩大,但牺牲清晰度。目标区域:你正前方扇形45度,200米外那片白桦林与松林交界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