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栽赃(第2页)
收藏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又填满,发出蚊呐般的、几乎无法被任何声学设备捕捉到的、一声被压缩到极致的微嘶。
成了!
就在这不足一秒的缝隙内,一件东西完成了跨越空间的“转移”。,零,点\看\书? ?埂·辛?罪~全^
那是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沉重异常、外壳由厚重铅合金铸造而成的圆柱形容器。
容器上印刻着醒目的黄黑三角辐射警告标志,下方是一行褪色却依旧清晰的俄文编码标识——“oбpaзeц 43-k”(样本43-k,高浓缩铀)!
盖子边缘甚至刻意模拟了久未开启的氧化锈蚀状态。
这件东西如同来自地狱的“土特产”,是怀礼辉三天前以特殊渠道、通过他在罗曼诺夫家族某位需要还他人情的老朋友,从某个封存退役核材料的特殊研究设施库房核心“教学/展示样品”登记清单目录里,“暂借”出来的 “纪念品”。
为了安抚炸了毛的“猞猁”、“北极熊”、“黑天鹅”以及“雪鸮”,怀礼辉着实浪费了不少口水。
但是这种手段是最首接、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方法。
怀礼辉没有耐心继续编织手段了,所以首接找那个神通广大的“罗曼诺夫”掌权人借了一个能毒死人的诱饵。
其本身活性己衰减并被多层约束,但携带的标记性放射性本底足以被专业设备清晰捕捉。
怀礼辉确认“礼品”送达——那冰冷的铅罐正静静躺在保险柜内最顶层一堆未经处理、标有“奥斯维辛集中营”字样的疑似铜首饰半成品的旁边,位置醒目得像是刻意摆放——随即收回精神力。
他如同来时一样,沿着逆反的精神路径图,借助通风管道和阴影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片死亡区域,消失在布良斯克更深的夜幕中。
整个潜入过程精准如钟表,未触发一丝警报,未留下一片指纹。
第三天清晨,当亚伦·施瓦茨还在他的豪宅里享用着犹太裔名厨烹饪的精致早餐、惬意等待库尔斯克新传来的“好消息”时,他私人仓库区的宁静被彻底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