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穷时方恨丑 作品
第193章 最后的考题(第2页)
克劳迪娅没有立刻上手。她解下斜挎的帆布工具包,取出一盒特制的、包含软硬碳芯及多种矿物颜料的专业文物绘图铅笔(fachstifte fur museumskopien),还有一卷泛着珍珠母光泽的、用于绘制高精度纹理摹本的浅褐色薄棉纸(Bastardpapier)。!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她没有用仪器,而是将那张薄棉纸极其轻柔地覆盖在勋章背面最不易被触碰的隐蔽凹槽处、以及变形弹壳底火边缘、还有那块青铜牌看似烟熏火燎的污渍黑斑边缘表面。手腕如绣花般极细微地上下左右移动,铅笔尖以细腻到毫厘的力度变化游走于棉纸之上。
棉纸如同复写膜,在铅笔的压力下精确地捕捉着被覆盖物表面每一丝微观起伏。不到五分钟,三幅精准程度恐怖的浮雕式“微观肌理”素描(oberfl?mikrostruktur-zeig)呈现在棉纸上,被克劳迪娅小心取下、展示在桌面特殊布光台下放大镜下:
铁十字勋章背面凹槽处: 素描清晰地显示出极其微小的、规律的平行细纹! 那是现代机械打磨抛光轮留下的、与二战时期手工冲压、后期手工局部抛光的无序杂纹截然不同的特征性痕迹。
变形的弹壳底火凹窝边缘: 素描捕捉到了现代高精度模具压铸后形成的、几乎无法肉眼辨识的微小、锐利的金属收缩峰脊。而真正在战场上被击发后的弹壳边缘变形,应是猛烈火药爆炸冲击撕扯出的放射状、边缘钝化、伴有高温灼熔溅射物的不规则裂痕纹理。
“熏黑”的青铜牌表面: 污渍黑斑边缘的素描放大下,露出了极细小的、现代喷枪扫过才能形成的均匀颗粒雾点分布。真正的战场烟熏火燎附着物,应是火舌舔舐灼烤形成的烧熔凝结团块、油污混入碳灰的渗透状或爆溅状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