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像素点(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秦见夏拧开瓶盖,仰头灌了一口冰汽水,享受从喉咙顺着食道直达胃腔的凉爽,似乎这样能驱散不少暑气。
她放下汽水,瞧向来来往往的学生,忽觉,大学时光好像就在这日复一日忙碌的脚步中,匆匆掠过了。
徒留杂乱的电脑桌面上,一堆改了又改、以无数“123”、“abc”和日期命名的jpg、png、doc和pdf文件。
作业反倒变成时间流逝的证据。
秦见夏放空片刻,任由自己思考人生,然后才拿起她中学时代的画本。
这个画本是她在初中对面的晨光文具店,好不容易攒够积分后,央求妈妈领她去兑换的素描本。
天蓝色硬封皮的线圈画本,上下翻页,价值六块钱,封面是晋海的东方明珠。
那也是一个夏天,她当即选择它作为自己的画本,因为她想考去晋海。
她曾在这个本子里,留下许多灵感和创作,直到高二结束去画室集训,忘记将它带到杭城。
之后它就一直被遗落在书柜最顶端,落了一年又一年的灰。
秦见夏将画本翻开,扉页用钢笔写着规整却稚嫩的一行墨蓝色字迹——
“秦见夏,你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仔细辨别一番,才认出是自己的字迹。
她总觉得,她的字体从小到大都没什么变化,一直是小学生体。
但当从前的痕迹,真真切切地浮现在面前时,她才忽然意识到,原来已经变了这么多。
她十四岁许下的、一定要实现的,是什么梦想来着?
怎么记不得了?
当设计师吗。
秦见夏疑惑地往后翻。
第一页是她画的那时很流行的动漫人物,没什么线条变化,像写字那样敦实地画了一整页,甚至在纸张背面,还能触摸到深深的痕迹。
她边翻边笑,翻到高中时,才出现自己创作过的一些零散的人物和道具设定。
这些构想很幼稚,但也充斥着没被应试教育荼毒过的、最本真的设计。
正如毕加索晚年开始模仿儿童作画。
秦见夏触摸着那些笔迹,她想,或许这才是设计。
现在的她,做设计前的第一反应是去找参考、找可商用字体,去无版权纠纷的设计网站检索自己需要的素材。
然后将这些部件,按照书本上教的黄金比例和平面构成的方法,不断排列组合、调整大小宽窄,拼凑出一套标准化但甲方满意的“作品”。
要问她自己满意吗?
其实,她早就感觉不到什么叫满意了。
能过稿就是万事大吉。
她的想象力,早在真正叩开美术大门的那一刻就消失殆尽。
如今只需要将甲方的需求可视化,当一个恪尽职守的设计工具,如此便好。
这才是社会需要的“设计师”。
年轻艺术家们终其一生追求“拉斐尔”,却又在历尽千帆后,才意识到印象主义的难能可贵,于是纷纷选择成为下一个“毕加索”。
眼前这些充满朴实情绪与想象力的“草稿”,却是二十一岁经过系统学习后的秦见夏,此时最需要的、能形成个人风格的——“作品”。
它们的本质不是商品,是独属于她一人的“设计作品”。
秦见夏顿时灵感泉涌。
她迅速将一张张稿件用手机扫描下来,全部Airdrop到电脑上。
她打算“抄袭”十六岁的秦见夏,以这些手稿作为草图和灵感来源,设计新的角色。
正好可以放进她的作品集里,以后不管是找实习也好,还是后期工作升学也好,总归能派上用场。
秦见夏一共导出四十七张图片,按照她的习惯,通常会将每张素材以关键词命名,然后放进相应类型的文件夹里,方便作图时索引。
但……
计划是这样,实则后期素材多到没时间整理,不然也不会出现无数个“123、abc、ABC”命名的文件,赶ddl实在来不及就手忙脚乱地再去网站下载一遍。
连赵霞都吐槽她的电脑桌面乱成一锅粥。
今晚倒是比较闲,秦见夏打算边摸鱼边干分类的活,刚好可以开始构思第一个角色。
这种枯燥且不需要动太多脑子的工作,很适合听歌或者分屏边看视频边干。
然而歌单早已听腻,她打开safari,来回切换几个网页,最终选择打开jichoo的直播间。
LoL直播已经对她没多大吸引力,不需要动脑子跟着看。
主播本人也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吵不闹,很适合当背景音的一款直播间。
宿舍大厅的校园网比教室慢多了,秦见夏加载许久,久到以为自己欠费了,才打开直播间。
画面弹出来时,眼前兀地一亮——
jichoo居然剪头发了!
他看起来年轻许多,比男大学生还像男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