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多伤妾的心(第2页)

“啧”褚非羽忍不住咋舌,“除了谢良媛,就没一个简单的。”

林姑姑没回这话,而是又说道:“宋良娣传下话来,这事不让外传。”

按理说,一个侍妾死了,不至于如此讳莫如深。

也不必非深夜惊动太子。

更与宋良娣无关,她又不是阎王,还能挡着人死?

可谁让今日东宫交与宋良娣当家呢。

她又是个谨慎的。′z¨h′a~o-x^s·.?n\e/t`

主要这纪氏死的日子不对。

大年三十,东宫死了人,还是太子幸过的。

说出去,不好听。

万一处理不当,就是宋良娣的错了。

元樱殿里,宋良娣回完话。

心里暗恨纪氏与她身边的人,人死了才来报。

说什么纪氏不忍给她添麻烦,一首压着不让身边人来说。

宋良娣怀疑,她就是不想再遭罪,宁愿速死。

否则,以太医医术,兴许能再吊她几日性命,好歹过了这个年节。

就算留不住,也好让她有时间提前请示太子妃。

也怪她自己,这纪氏一首卧床养着,素日里没听说不好,她也没特意去关注。

大过年死人,这人是即刻抬出去,还是先在她屋里停着。

若即刻抬出去,太潦草了些,好歹也是个侍妾。

停在屋里,本就死的晦气,这不晦上加晦。

她虽拿了主意,人先抬出去停在了外面,可下面的事怎么办,她只能等夜里太子妃与太子回来再禀报。

太子在此,太子妃便并未开口拿主意。

景淮渊这会儿也是疲累,捏了捏眉心,随意道:“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略一沉吟,对太子妃道:“就先停在外面吧,待年后知会她母家一声,赏她母家些银钱,让她母家给操办,彤录上,便不必记这个人了。”

这相当于否认了东宫曾经有位纪侍妾的存在。

完全抹去她的痕迹。

这也不算罕见,玉牒中,能记录在册的嫔妃能有多少?

即便记录下的,一生也不过是落于纸上的寥寥几笔。

更不必提,有些有始无终,有些更是根本寻不到踪迹。

一位在除夕香消玉殒于东宫的侍妾,本就该消没在历史长河里。

宋良娣松口气,如此看来,太子对这事心里多少是介意的。

她把人停出去,便做的正合太子心意。

既己来了元樱殿,景淮渊疲于奔波,索性便留宿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