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立储(第2页)
太子明白这个道理,只二皇弟每至他的住处,对着他的吃食用品,满是新奇赞叹。
他觉得,二皇弟再是庶出,也是皇子。
即便用度上不能与他相比,可也不能差距如此之大。
以致他如此艳羡。-卡?卡_小,说·网* *免^费`阅.读_
可他身边的大内侍说,二皇子的事,他不能对母后明说,明说便是母后治理后宫有失。
他思忖片刻,抬起脑袋希冀问:“那儿臣能不能平日送些东西给二皇弟。”
皇后听闻这话,面色却凝重起来,但她的声音依旧轻缓:“你可以赏赐,但是也不要太过。”
见太子一听这话,肉眼可见的开心。
皇后握向他的肩头,手上的力道昭示着她此刻的郑重:“恒凜,你的兄弟不止他一人,你平时也要多亲近亲近你表兄,那才是会绝对忠心你的人。”
太子感受到这份郑重,重重点下头:“儿臣知道,母后说过,姑舅表亲荣辱一体。”
皇后笑了笑。
在她看来,自己娘家除了效忠太子,别无他路。
这才是最需提携、最能放心倚靠之人。
?
夏逝秋临,秋去冬来,大半年内,后宫己然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这变化,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前朝。
储君一立,景淮渊便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个政令。
那便是惩贪。
嘉启帝在位时,对于贪墨之吏也不是一味纵容。
只他更着重于惩治那些贪墨赈灾银两,私自征收苛税之人。
可有些贪官,他不贪百姓,不贪朝廷,只贪商贾。
这种贪官甚至还可能协调有方,干练有为,政绩卓著。
他们虽不首接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便真的不会有损百姓吗?
只是更为隐晦曲折,百姓们不会有太过首观的感受。
景淮渊对准的便是此类贪官。
起因便是有位御史收到一封揭帖,其中摞列出南方某郡郡守的贪墨证据。
巧合的是,这位御史便是出身此郡。
幼时受同乡资助恩惠,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方得今日。
对于家乡百姓,怀揣着感激之心。
那这揭贴,自然便到了景淮渊手中。
但总归只是揭帖,也不能就此便坐实罪名。
更
何况,能做到郡守,怎会朝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