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记忆拼图的最后一块(第2页)
沈逸默默站在她身后,没有打扰她的情绪起伏。
他知道这一刻对林悦而言意味着什么——不是终结,而是真正的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低声对林悦B道:“我要检查这里的设施,有没有其他线索。”
林悦B点头:“办公室抽屉里有份文件,我想你会感兴趣。”
沈逸进入办公室,在老旧木桌的抽屉中翻找,果然找到一份尘封已久的纸质档案。
他小心翻开,瞳孔骤然收缩。
《心理人格移植项目协议》
签署人:
林建国(林悦父亲)
埃琳娜·哈特曼博士(外籍研究员)
资助方:
国际心理学基金会(ipf)
沈逸的心跳猛然加快。
这份协议不仅证实了林悦母女的身份与项目的关联,更揭示了一个更大的网络——这个项目并非孤立的地下实验,而是由某个跨国组织资助,甚至可能仍在秘密运作。
他抬头看向窗外,林悦还站在那里,望着信纸流泪,身影单薄得令人心疼。
他合上文件,轻轻将它收进外套内侧口袋,转身回到林悦身边,握住她的手。
“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他说。
林悦抬起湿润的眼睛,望着他,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却坚定的笑。
远处,海风吹起夜潮,星辰渐隐,天边泛起鱼肚白。
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而风暴,才刚刚开始。
宁州,刑侦支队办公室内。
李锐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资金流向图,眉头紧蹙。
一笔笔汇款从退休老刑警的账户中流出,最终竟指向一个早已注销的银行账号——户主:周明远,已故精神科医生。
他迅速调取旧档案,指尖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输入关键词:“周明远”“林建国”“儿童心理实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系统跳出一页泛黄的纸质扫描件—— 《宁州儿童心理健康跟踪研究项目(1998-2003)》参与者名单。
林悦父母的名字赫然列于最上方,而沈逸妹妹的名字“沈婉”,也出现在其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照片下方还有一行手写备注:“长期观察样本组。”
李锐心头一震,连忙翻找相关资料,在周明远的遗物清单里找到一张老旧照片。
画面中,一群孩子围坐在草地上,林悦父母站在他们身旁,神情温和。
而在最边上,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笑得灿烂——正是年幼的沈婉。
他凝视着那张笑脸,心跳莫名加快。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心理学研究,而是某种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青屿岛深处的地窖内,空气潮湿阴冷,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墙上斑驳的水渍。
林悦B带领林悦和沈逸穿过一道铁门,门后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昏暗中,数十个玻璃罐悬浮在架子上,每个罐体内都漂浮着大脑组织,标注着编号与日期。
林悦的脚步顿住,目光落在其中一个玻璃罐上。
“Ly-01。”她轻声念出。
林悦B缓缓点头:“真正的‘Ly计划’第一号样本。你们……只是后续的替代品。”